深化军民一体 厚植强军力量
——铭记抗战伟大胜利、锻造英雄人民军队⑤
■曹万里 罗 翔
“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抗日战争时期,党领导人民军队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广泛发动群众、深入组织群众、大力武装群众,形成了军民同心英勇抗敌的强大力量。“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巩固军民一体发展格局,厚植众志成城的强大力量。
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习主席指出,人民军队的根脉,深扎在人民的深厚大地;人民战争的伟力,来源于人民的伟大力量。回望抗日战争伟大胜利,我们党领导人民军队把人民群众充分组织起来,社会动员之广泛,民族觉醒之深刻,战斗意志之顽强,必胜信念之坚定,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从鲜明提出人民军队的根本宗旨,到生动上演人民战争的历史活剧;从实行主力部队、地方部队和民兵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到开展双拥运动……人民军队和人民同仇敌忾,浴血奋战,造就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毛泽东同志从唯物史观的高度考察战争,阐明了人民群众在革命战争中的伟大作用。在《论持久战》中,他以“兵民是胜利之本”为题,专门论述了人民战争的思想,指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没有人民群众的参与和支持,抗日战争根本无法进行,更不可能取得胜利。正是由于党领导人民军队制定和执行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纲领和方针政策,进行深入普遍的政治动员,充分依靠和组织人民群众参加和支援战争,从而赢得最广大人民衷心拥护,构筑起坚不可摧、众志成城的铜墙铁壁。在丰都一役中失去右眼的刘伯承同志,曾以眼和手为喻:“只要你是为人民大众的切身利益而战,战争夺去你一只眼睛,群众会给你千万只眼睛;夺去你一只手,群众会还给你千万只手!”
群力谁能御,齐心石可穿。现代战争不仅是军事体系之间的较量,而且集中表现为以国家整体实力为基础的体系对抗。谁能够最大限度实现国家整体实力系统整合,谁就能够赢得军事竞争优势。我们的军队是人民军队,我们的国防是全民国防。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战争形态如何演变,人民战争的思想永远不过时,人民群众仍然是战胜敌人的深厚力量基础,创造和运用各种有利条件仍然是战胜敌人的可靠途径,创新和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仍然是战胜敌人的有效方法。有了民心所向、民意所归、民力所聚,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就能无往而不胜、无敌于天下。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这支军队的根本宗旨。来自人民、为了人民,始终与人民血肉相联、生死与共,是我军的制胜之本、力量之源。我军自诞生以来,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保持着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本色,一代代官兵成为人民心目中“最可爱的人”。新征程上,我们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模范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履行好为人民扛枪、为人民打仗的神圣职责,积极支援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勇于承担急难险重任务,以实际行动为人民造福兴利,始终做人民信赖、人民拥护、人民热爱的子弟兵。
军政军民团结是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的重要政治保障,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显著政治优势,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我们要大力弘扬拥政爱民、拥军优属光荣传统,全面提高新形势下双拥工作水平,不断发展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关系。要深化全民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在全社会营造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的浓厚氛围,为推进新时代强国强军伟业汇聚强大力量。
党的二十大描绘了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对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作出战略部署。各级应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进一步融入国家发展全局,强化战略引领,强化重点突破,强化法治保障,加强军地战略规划统筹、政策制度衔接、资源要素共享,持续推动重点区域、重点领域、新兴领域协调发展,整合和运用好国家整体实力,赢得军事竞争优势,不断开辟强国强军事业发展新天地。应紧盯科技之变、战争之变、对手之变,坚持平战一体、前后方一体、军民一体,发展新时代人民战争战略战术,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系统提升我国应对战略风险、维护战略利益、实现战略目的的整体实力。
(作者单位:武警广西总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