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张家界支队某中队鼓励官兵积极参与单位建设——
“每个人的建议,组织都会认真对待”
■谭杨亮 邓 鑫 解放军报特约通讯员 黄海粮
何逸轩绘
最近,武警张家界支队某中队营区里多了个“新面孔”——一台小型电动割草机。
“有了这个帮手,工作效率成倍提升,节省了大量人力!”该中队干部彭泽军介绍,以前修整草坪,可是一件麻烦事,没有合适的工具,大家只能徒手干,还经常占用休息时间,很多官兵对此颇有怨言。
一次官兵恳谈会上,下士孙明川谈起修整营区草坪的辛苦与琐碎,半开玩笑地建议:“要是有一台电动割草机就好了!”此话一出,不少战友直摇头:“想法很好,但估计上级不会同意”“领导会不会认为我们缺乏艰苦奋斗精神,连这点活儿都不愿干”……
反对的意见占了多数。彭泽军却认真记录,并在会后与党支部一班人商量,孙明川的建议是否可行。经过讨论研究,并与上级沟通,党支部决定,购置一台小型电动割草机,提高营区维护保障效能。
“中队日常勤务保障工作任务繁重,训练强度也比以前大幅提高,而官兵一天的时间有限,必须把主要精力用在练兵备战上。”彭泽军说。
话虽有理,但令笔者好奇的是,彭泽军为什么会对多数人持否定态度的建议如此上心?
“官兵的想法有时可能不够成熟甚至不合理,但都没关系,我们会组织调研和论证,再决定是否采纳。”彭泽军话锋一转,“但要是大家都不积极主动想,或者想到了却不愿意尝试,这才是大问题!”
随后,彭泽军回忆起一件往事。此前,该中队图书室的图书借阅登记,用的是一个厚厚的本子。官兵每次查书、借书、还书时,总要翻来翻去,特别麻烦,还容易出错。一天,一名大学生士兵说道:“为啥不做个电子表格用于登记呢?”
说实话,这个想法实现起来并不难。可负责图书室管理的骨干一听,当场反对:“纸质台账用了这么多年,大家都习惯了,没必要改变!”于是,这个本可以提高中队图书管理效率的建议就此搁置。
然而,没过多久,图书管理实行电子登记的做法被其他中队率先探索应用,因为方便高效受到上级领导表扬,并在整个支队推广。
“这件事让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彭泽军坦诚地说,“很多时候,真正妨碍进步的,不是想法本身,而是人的惰性。”
吃一堑长一智。此后,该中队开始鼓励官兵积极建言献策,无论其质量如何、是否成熟,都要勇敢提出来,切不可藏着掖着。
规矩定了,落实起来并非一帆风顺。“万一搞砸了,效果没有预想的好,上级会不会说我们‘不务正业’?”由于担心挨批评、害怕担责任,有的干部骨干有些患得患失。
“消除大家思想顾虑的关键,是组织要敢于担当。”中队党支部决定,只要出于提升战斗力、服务中队建设的目的,且符合政策规定,被证明切实可行的建议,就应该给予支持。实行过程中允许进行调整优化,只要不违规违纪,即使最后没有完全达到预期目标,也值得肯定。如果出现问题,责任由中队承担。
有了组织“兜底撑腰”,官兵们最终放下了思想包袱,开动脑筋,提出了很多“金点子”。
该中队营房后面有一小块空地,摆着石桌石凳,是官兵休闲放松的好去处。唯独到了夏天傍晚,蚊虫叮咬让人不胜其烦。点蚊香、喷药水……驱蚊灭蚊招数用了不少,但实际效果十分有限,最后不了了之。
几个月前,这个问题在官兵恳谈会上被再次提起。官兵一改以往的叹息和无奈,大胆建言:下士任浩男提出安装灭虫灯,既可照明,又能杀灭蚊蛾等,一举两得;上等兵武文君结合营区特点,建议栽种有驱虫效果的植物……
中队干部边听边记,会后组织骨干研究论证。最终,这两条建议得到了采纳。今年夏天,中队营区蚊虫明显减少,一到了晚上,官兵们就会三五成群,聚集在那块空地上,或聊天、或下棋,好不热闹。
“抱怨少了,心气上来了,中队的凝聚力就会提升。”说到这里,彭泽军语气中带着自豪,“现在,官兵‘以队为家’意识日益增强,更关心单位全面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主动把自己摆进去,积极找对策、想办法、抓整改。”
“每个人的建议,组织都会认真对待。”在中队的鼓励支持下,官兵们的一些想法逐步成为现实——改良单杠防滑带,训练时抓握更稳;设计可拆卸晒鞋架,解决雨季鞋子摆放和易发霉问题;使用标签分类管理修理工具,提高领用效率……
“官兵们的建议,看似只针对一些小事,但受到了重视、得到了采纳,大家就会持续增强获得感、归属感、幸福感,工作训练劲头更足、热情更高。”彭泽军告诉笔者,近段时间,官兵们建言献策的重点开始由工作生活转向主责主业,一些长期制约战斗力提升的瓶颈问题,引起更多人思考,有的班长骨干主动请缨,要求组队攻关。
看到自己和战友的建议落地生效,解决了中队的实际问题,中士黄进开心地说:“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我们现在每天想得最多的就是,如何把中队建设得更好!”
编辑感言
“主人翁”作用应该如何发挥
■胡 璞
建连育人,各级总在强调发挥官兵的“主人翁”作用。如何发挥“主人翁”作用?编辑这篇稿件时,看到中士黄进和战友“每天想得最多的就是,如何把中队建设得更好”,编者心中有了答案。
一个单位的全面建设靠什么?靠的是集体力量,靠的是官兵团结一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想方设法激发官兵参与单位建设的热情动力。在这方面,武警张家界支队某中队作出了很好的实践。
乍一看,该中队官兵提出的建议多是关于工作生活的一些小事,但其带来的影响和改变是巨大的。从提出建议到论证采纳再到落地生效,官兵与中队的“情感联结”越来越紧密。更重要的是,这个过程还会形成正向反馈——当官兵感受到被信任、被尊重,觉得自己就是“主人翁”,他们就会对集体产生更多的责任感,因而更加愿意参与单位建设、贡献智慧力量。
有一次,编者与海军某部某连指导员交流,探讨过类似话题。当时,这个连队推动军人委员会发挥应有作用初见成效。这位指导员告诉我,官兵们主动关心连队建设后,很多工作想在了他前面。而且,一旦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不用再被日常的琐事牵扯过多精力,因而有了更多时间思考连队建设规划等更重要的工作。
透过这两个单位的做法,关于如何发挥“主人翁”作用,似乎可得出这样的感悟:除了要坚持用信任的、欣赏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官兵,还必须为他们发挥聪明才智提供充足的空间和广阔的舞台。也就是说,要把“尊重官兵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细化落实到日常工作和行动中,坚信“群众的智慧”不仅是无穷的,更蕴含着解决问题的“金点子”,决不可高高在上,闭目塞听。各级都要深知这个真谛:组织给予官兵充分信任,官兵必然会用实际行动回报以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