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勤日记”的传承
■赵晓清 刘汶钰
喀喇昆仑高原,白雪覆盖着山巅。红山河机务站学习室内,下士张瑞凯正伏案疾书,完成自己的最后一篇值勤日记。临近退伍,他想把这几年参与通信保障、线路维护的经验整理下来,和值勤日记本一起,交接给新的负责人。
4年前,也是差不多这个时候,还是列兵的张瑞凯,从一位即将退伍的老兵手中,接过了这个值勤日记本。
对红山河机务站来说,这个值勤日记本是传家宝,里面是一茬茬官兵几十年来详细记录的设备参数、通信线路走向以及总结的故障处置方法。更为珍贵的,是他们留下的心得感悟。
当时,张瑞凯带着好奇打开了值勤日记本,品读着上面的记录,探寻单位的建设发展轨迹。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如果我牺牲了,请把我埋在这雪域高原,与雪山为伴,在冻土里长眠。娄志成绝笔。”翻到42年前的一段文字,张瑞凯被深深震撼了。
1983年冬天,一场罕见的暴风雪摧毁了通信线路,年仅21岁的战士娄志成和两名战友背着器材前出抢修。风雪中,娄志成和战友走散,不幸被大雪吞没。弥留之际,他留下了这段文字。娄志成牺牲后,为了纪念他,战友们开始续写值勤日记,这由此成了红山河机务站的传统。
虽然听老兵讲过娄志成烈士的事迹,但亲眼看到他的字迹,张瑞凯所受的触动更加深刻。初到红山河机务站时,张瑞凯因忍受不了驻地恶劣自然环境,以及每天单调的训练值勤生活,心里一度打起“退堂鼓”。
“是娄志成烈士的遗言激励了我。”张瑞凯说,仔细阅读值勤日记本上老兵们留下的文字,他逐渐懂得驻守高原的意义、坚守岗位的价值。在这之后,责任感与使命感在张瑞凯的心中升腾。他不再纠结现实环境的苦,而是将更多注意力放在提高业务能力和专业本领上。
去年冬天,张瑞凯参加某任务保障工作时,遭遇设备故障,却怎么也找不到备用元件。他飞速转动大脑,寻找解决办法。情急之下,他从一台待报废设备上拆下相同型号的元件换了上去。不一会儿,故障设备恢复正常。完成任务归来,他在值勤日记本上写下:“面对困难问题,一定要想方设法解决,这是我们作为新时代网信兵的责任和使命。”
4年间,张瑞凯逐步成长为专业能手,圆满完成百余次支援保障任务,值勤日记本上也留下了他在一次次工作任务中记录的新情况和获得的经验。
今年,因为家庭原因,服役期满的张瑞凯选择了退伍。前不久,红山河机务站举办新老兵工作交接仪式,张瑞凯将值勤日记本,郑重交到即将晋升上等兵的杜晓瑞手中。
接过值勤日记本,杜晓瑞和张瑞凯当年一样,感到了沉甸甸的责任:“我一定不辜负组织的信任、老兵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