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清凭素心
■罗正然
●知足知止,守心克己,将涵养“素心”作为党性修养的重要课题
宋代名臣包拯有诗云:“法立奸胥畏,官清凭素心。”正是因为怀有一颗“素心”,包拯一生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成为受百姓爱戴敬仰的好官。对于今天的党员干部来说,同样应当涵养一颗“素心”,不为浮华所扰、不为外物所役、不为名利所累,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纵观古今之清官廉吏,无不深知“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的道理,以豁达超然的态度对待名利。南北朝时期,北魏自迁都洛阳以后,国家富裕,府库充盈。胡太后决定将多余的绢帛赏赐百官,条件是只能自取,量力而行。面对这等好事,不少官员使出浑身力气扛取绢帛,甚至有人因扛得太多而跌倒受伤。而侍中崔光只拿了两匹绢帛,胡太后问他怎么只拿这么点?崔光回答:“臣只有两只手,所以只能拿两匹,但这已经够多的了。”这种知足知止、淡泊名利的智慧,为世人所推崇。
现实中一些党员干部腐化变质,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得陇望蜀、欲壑难填,既想当官又想发财,合法收入不够,就将公权力异化为谋取私利的工具,结果不仅毁了自己,害了家人,更给党的事业带来损失。党员干部应从反面案例中汲取教训,知足知止,守心克己,将涵养“素心”作为党性修养的重要课题。
要摒弃贪欲,做到知足。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一个人一旦私欲膨胀,随时都可能被糖衣炮弹击倒,最终掉进欲望的泥淖难以自拔。党员干部要珍惜党和人民给予自己的一切,自觉做到淡泊名利,自觉追求“洁白朴素的生活”。同时,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自觉做到不义之财不拿、不当之利不得、不法之事不为。
要严守法纪,做到知畏。古人讲:“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现实中,有的党员干部因为缺失敬畏心,肆无忌惮、为所欲为,最终锒铛入狱、悔不当初。党员干部要谨记“纪律是块铁,谁碰谁流血”,经常对照党章党规党纪,认清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通过参加警示教育,使自己受到警醒,将纪律规矩立于心头,内化成行为准则,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逾越红线、不触碰高压线。
要不忘初心,做到知责。《管子》有言:“无私者,可置以为政。”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始终得到人民衷心拥护,那些优秀党员干部之所以被百姓铭记拥戴,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不私”。对于新时代党员干部来说,应时刻不忘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摒弃私心、不忘初心,跳出小我、心怀大我,坚持为民用权、为民谋利,以“满格”状态扛起造福人民的使命职责,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清廉风骨、刚正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