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共识启新程 擘画发展新蓝图
——写在上海合作组织天津峰会召开之际
■解放军报记者 张 丹
从黄海之滨到海河之畔,时隔7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再一次来到中国。底蕴厚重、开放创新的天津,正以昂扬的城市风貌迎接“上合时刻”。
天津峰会是上合组织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峰会,也是中国今年最重要的元首外交和主场外交活动之一。中国将同各方伙伴一道,携手弘扬“上海精神”、勇担时代使命、回应人民期待,推动上合组织进入更加团结、更重协作、更富活力、更有作为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树立上合组织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
天津海河沿岸夜景。新华社发
凝聚“上合共识”,树立合作典范
从世纪之初上海黄浦江畔的6个创始成员国,到如今覆盖亚欧非三大洲26个国家的“上合大家庭”;从2017年吸收印度和巴基斯坦完成首次扩员,到2024年首次以“上海合作组织+”形式举行峰会,上合组织何以具有如此强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习主席深刻指出,越来越多国家申请加入“上合大家庭”,充分表明上海合作组织的理念深入人心,发展前景被广泛看好。
诞生于冷战阴霾未散背景下的上合组织,自成立之初就承载着弥合区域分歧、推动共同发展的期待。一直以来,上合组织奉行不结盟、不针对其他国家和组织、坚持对外开放的原则,与其他国家及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国际和地区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沟通、协调与合作。
成立24年来,上合组织成员国政治互信不断加深,各领域合作结出硕果,成功走出了一条顺应时代潮流、契合各方需求的区域合作道路,树立起新型国际关系的典范。
弘扬“上海精神”,把稳前行之舵
走在天津的大街小巷,沿街彩色道旗上“弘扬‘上海精神’:上合组织在行动”等标语引人注目。
上合组织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强劲合作动力,根本原因就在于它创造性地提出并始终践行“上海精神”。在“上海精神”指引下,上合组织逐步成功探索出一条新型国际组织成长壮大之路,积累形成了一系列富有启示意义的重要经验:坚持政治互信,坚持互利合作,坚持平等相待,坚持开放包容,坚持公平正义。实践表明,“上海精神”超越了文明冲突、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旧观念,掀开了国际关系史崭新的一页,得到国际社会日益广泛的认同。
更广阔的“朋友圈”,意味着更大的国际责任。在当前世界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加,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分裂和对抗风险加剧的背景下,上合组织如何扛起新的时代使命?
新时代以来,习主席12次出席上合组织峰会,每次都强调“上海精神”的重大深远意义。从生动阐述中国的发展观、安全观、合作观、文明观、全球治理观,到倡议构建“卫生健康共同体”“安全共同体”“发展共同体”“人文共同体”,再到提出建设团结互信、和平安宁、繁荣发展、睦邻友好、公平正义的上合组织共同家园……习主席以高远宏阔的全球视野推动上合组织行稳致远,以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丰富发展“上海精神”。
深化多域合作,汇聚“上合力量”
8月27日,商务部在上合组织经贸合作专题吹风会上宣布,2024年,中国与上合组织其他成员国贸易额约5124亿美元,同比增长2.7%。上合组织经贸合作“含金量”越来越高,成为上合组织发展势头稳健向好、合作领域不断拓宽的见证。
经贸合作是上合组织蓬勃发展的强大引擎。近年来,从中哈原油管道,到中塔公路,再到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上合组织国家互联互通合作进一步加强,经贸合作结出的丰硕成果持续为世界经济稳定与繁荣注入正能量。
维护地区安全稳定是上合组织的优先方向。24年前,上合组织因安全需要应运而生。多年来,从共同打击境内外民族分裂势力到深化执法安全合作,从保障信息安全到打击跨国犯罪,上合组织安全合作不断深化,为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发挥了不可替代作用。
文明互鉴是上合组织发展的牢固基础。举办上合组织青年科技创新论坛、多所鲁班工坊落地中亚、成立上合组织国际博物馆联盟……一个个接地气、聚人心的项目加深了“上合大家庭”人民的获得感和认同感,成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生动实践。
“上合合作始于安全领域,如今已涵盖政治互信、经济发展、人文交往等方面,形成彼此补充和支撑的整体。”上合组织前秘书长博拉特·努尔加利耶夫说。面对变乱交织的国际局势,上合组织正以“上合力量”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完善和人类社会发展进步。
展现大国担当,传递“上合声音”
继上海、北京、青岛之后,天津成为第4个举办上合组织峰会的中国城市。作为首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区域性国际组织,上合组织烙上了深深的“中国印记”。开放包容、海纳百川是上合组织与生俱来的特质,也是中国智慧、中国理念、中国倡议的一贯品格。
去年7月接任轮值主席国以来,中国以“弘扬‘上海精神’:上合组织在行动”为主题,以“中国行动”擦亮“上海精神”,以“中国引擎”驱动“上合车轮”。外交、文化、农业等重要机制性部长级会议相继举行,政党论坛、媒体智库论坛、电影节等一系列活动丰富多彩,议员、青年、企业家、技术工人等各界交流密集展开……上合组织国家间“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水平不断提升。
随着天津峰会的召开,中方主席国工作也迎来最高潮。新朋老友相聚天津,济济一堂、共商大计。以天津峰会为契机,在“上海精神”指引下,上合组织将朝着构建更紧密命运共同体的目标阔步迈进,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上合力量”。
(解放军报天津8月30日电)
为上合组织行稳致远注入中国力量
■韩 璐
上海合作组织天津峰会于8月31日至9月1日举行。2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和10位国际组织负责人齐聚一堂,共商发展大计、共襄合作盛举。
上合组织成立24年来,日益发展成为稳固坚强、开放包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进步力量。作为创始成员国,中国一贯将推动上合组织发展作为外交优先方向之一,从理念到机制再到行动,都为上合组织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丰富合作理念,不断赋予“上海精神”新的时代内涵。2001年,在“上海五国”合作经验基础上,中国提出了以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为基本内容的“上海精神”,并将其写入上合组织成立宣言。至此,“上海精神”成为成员国共同遵循的核心价值。在此基础上,从2018年青岛峰会提出的构建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到“新五观”“四个典范”“四个共同体”“五个共同家园”等,中国不断对上合组织丰富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概括,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制定战略规划,引领上合组织发展方向。在中方积极推动下,上合组织制定首个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确定中长期合作原则任务和目标。天津峰会上,中方将推动批准《上合组织未来10年发展战略》,为未来谋篇布局,进一步展现前瞻视野、彰显大国担当。
健全机制和制度建设,保障上合组织有序运行。中国牵头成立了上合组织秘书处和地区反恐机构,还与有关国家共同推动成立上合组织银联体和中国—中亚实业家委员会,为区域经贸合作搭建平台。中国还推动签署《上合组织成员国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为成员国友好相处、永不为敌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推动通过《上合组织成员国政府间国际道路运输便利化协定》和《上合组织反极端主义公约》,为成员国经贸往来和反恐合作提供法律保障。
推进各领域合作,确保上合组织始终保持生机。安全领域,中国积极推动上合组织定期举行“和平使命”系列联合军演,主办上合组织地区反恐怖机构理事会会议,并积极参与反恐、执法和防务等务实合作;经济领域,中国设立中国—欧亚经济合作基金,在上合组织银联体框架内设立专项贷款,激活区域经济合作,推动上合组织在贸易便利化、互联互通、区域投资、地方合作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人文领域,中国上合组织睦邻友好合作委员会的成立,为各成员国人民相知相亲搭建了桥梁。近年来,中国成功主办上合组织成员国艺术节、上合组织国家媒体智库论坛、上合组织国家职工技能大赛等活动,不断拉紧上合组织人文纽带。
中方去年7月接任上合组织轮值主席国以来,践行“弘扬‘上海精神’:上合组织在行动”的主席国口号,成功举办100多项内容丰富的活动,推动上合组织在议事机制、合作模式、常设机构等各方面改革创新。天津之约,如期而至。天津峰会必将进一步凝聚“上合大家庭”合作共识,为上合组织擘画发展蓝图提供重要指引,推动上合组织朝着构建更加紧密命运共同体的目标阔步迈进。
(作者单位: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