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战联保 向战冲锋
■张添溯 解放军报记者 范恩达 特约记者 张彦昕
“向右——看!”
身穿荒漠迷彩,手握钢枪,肩负背包……踏着激昂的军乐节奏,联勤保障部队方队受阅官兵雄姿英发地阔步走来。一张张坚毅的面庞齐刷刷转向天安门城楼,光荣接受党和人民检阅。
作为改革强军时代浪潮中应运而生的新质作战力量,联勤保障部队聚焦随时“拉得出、上得去、保得好”奋力攻坚,在联合作战、联合训练、联合保障的制胜道路上迈出坚实有力的步伐。
听!铿锵的脚步声,彰显着联勤保障部队从历史走向未来、从胜利迈向胜利的坚定信念。
艰苦卓绝的抗战时期,人民军队曾在武器匮乏、物资短缺的困境中寻找赢得胜利的保障之法:为提升武器质量,八路军兵工厂紧抓步枪生产标准化,吸收国内外各种步枪优点,研制出“八一式”马步枪;为解决粮食短缺问题,后勤部队组织运输队冒着敌人的炮火封锁,将粮食等物资运往前线,许多运输员在途中遭袭牺牲……
时代变迁,我军后勤保障力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对军队后勤工作高度重视、寄予厚望,围绕建设现代后勤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和重大战略决策。2016年9月,习主席为联勤保障部队授军旗、致训词,强调要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联勤保障部队。
“自战争年代后勤部队传承而来的英雄传统,虽穿越时空,却历久弥新。”方队总教练告诉记者,从历史烽火到新时代,从“保陆军”到“保三军”,这支队伍的使命任务不断拓展,始终秉持着保障军事行动、服务人民群众的坚定信念。
呼号震天、步伐矫健,联勤保障部队方队官兵以昂扬的面貌向世人展现新时代的风采。
方队中,受阅队员、某部战士马东宾步履生风。作为一名运输部队驾驶员,他亲身经历了军事物流链的持续贯通。“如今,联勤保障部队各级整合物流力量资源,畅通战备物资流通环节,实现了军事物流链‘穿针引线’,各级保障力量‘攥指成拳’。”马东宾感慨道。
马东宾感受的背后,是联勤保障部队的整体跨越。随着与联合作战相适应的联合保障体制建立,联勤保障部队实现了由区域分散到军委统管、由重保障到保打仗的转型升级。近年来,该部不仅对各战区应急应战任务进行全域支撑,更有力遂行了反恐维稳、抢险救灾等重大军事行动。
沙场阅兵、国际维和、抗击疫情,无论哪一个“战场”,只要祖国和人民需要,就有联勤保障部队官兵的身影——
沿海滩涂,一场信息化条件下联勤支援保障演训火热开展;荒野密林,输油管线部队正在跨区整建制轮训;雪域高原,一场全员全装全要素野战支援保障演练拉开战幕;白山黑水,一场检验部队“装运卸、走打藏、修救防”实战化保障能力的训练激战正酣……
改革十年,一步一个脚印。从后勤部队到联勤保障部队,从汽车兵、油料兵、卫勤兵跨越到联勤兵,“融合”“跨越”是联勤保障力量的转型关键。
据了解,这支方队为男女混编队伍,以95后、00后为主,包括军人与文职人员,队员们来自联勤保障部队多个单位。
受阅队员陈滋玮姿态昂扬,英姿飒爽。坚守在军事运输投送岗位,他亲眼见证联合投送链正在快速形成——从装备物资精准运输到作战兵力快速投送,从指战员立体前送到伤病员紧急后送,联合投送的效力逐步显现。
担任方队第11排面排头的队员尹莹,是解放军总医院的一名干事。阔步行走在长安街上,她深深感受到人民军队后勤保障力量正在发生的巨大变化。“战场救治链优化升级,各级卫勤力量按照分级分类、时效救治、整体救治、治送结合的原则,已经形成四级救治阶梯,贯通从战术前沿到战略后方的保障链路。”她满怀自豪地说。
随着方队行进,受阅官兵步幅步速米秒不差,始终保持一个步调、一个声音。
“听从一个号令,才能迈出整齐步伐。”强军征程上,这支部队正在为打造一流联勤保障体系、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联勤保障部队砥砺奋进。
在新的起跑线上,联勤保障部队将牢记使命重托,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自觉担当重任、矢志奋发图强,努力锻造打仗型联勤保障力量体系,确保随时拉得出、上得去、保得好、打得赢,在改革强军的伟大征程中再立新功。
(解放军报北京9月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