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勋战旗高高飘扬 英模精神传承永续
——阅兵战旗方队荣誉旗帜基本情况
■解 祖
战车滚滚,战旗猎猎。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盛大阅兵中,80面抗战英模部队荣誉旗帜组成战旗方队,满载荣光、威武雄壮地通过天安门,接受党和人民检阅,与巍峨耸立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交相呼应,绘就一幅英雄与功勋同在、传承与奋进交融的壮阔图景。阅兵集中展示我军抗战时期荣誉旗帜,充分体现对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对功勋荣誉的尊崇礼赞、对优良传统的赓续发扬,必将激励全军官兵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争当英雄时代传人,向建设世界一流军队阔步前行。
80面战旗书写抗战史诗、见证伟大胜利。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在波澜壮阔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涌现出一大批视死如归、血战疆场的英雄模范,唱响了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英雄凯歌。80面战旗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从率先奔赴抗日前线的红军“北上抗日先锋连”到坚守敌后的“秋季反‘扫荡’战斗模范连”,从主力部队的“老虎团”、“铁锤子”、“冀南战斗模范团”到机动游击的“模范游击队”、“观杰中队”,从战斗在白山黑水的“杨靖宇支队”到坚守海南岛的琼崖纵队“英勇善战连”,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在哪里,哪里就有英雄的旗帜、胜利的旗帜。一面面烙印着抗战记忆的战旗,是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鲜明体现,是我军在抗战时期艰苦卓绝战斗的生动缩影,记录着党领导人民军队抵御外侮、奋勇抗敌的苦难辉煌。
80面战旗历经战火洗礼、承载不朽功勋。天下艰难际,时势造英雄。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中,千千万万抗战英雄抛头颅、洒热血,为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为铸就伟大的抗战精神作出了重大贡献。每一面被鲜血染红的光荣战旗,都记载着英模单位创造的辉煌战史,诉说着抗战英雄立下的赫赫战功,集中反映了人民军队在抗战中创造的丰功伟绩。平型关、阳明堡、黄崖洞、刘老庄等,这些旌旗高扬的战斗地标,无不见证了前仆后继、奋战到底的荣誉征程;白刃格斗、刺刀见红、勇如猛虎、势如破竹等,这些刻进胜战之旗的血性口号,无不彰显了让敌胆寒、所向披靡的胜战荣耀;“狼牙山五壮士”、“青口十八勇士”、“铁七连”的敢死队等,这些熔铸在战旗上的热血壮举,无不诠释了为了人民不畏生死、赴汤蹈火的英雄壮烈。
80面战旗立起时代丰碑、辉映强军之路。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革命先烈用生命铸就的战旗,伴随着人民军队发展壮大一路走来,凝结成薪火相传、永不磨灭的红色血脉,迸发出穿透时空、历久弥新的精神力量。这些战旗所在英模部队,不少历经多次改革转型,始终保持那股英雄气、民族魂、强军志,他们遍布各个战区、扎根各条战线,成为对党忠诚、听令景从、敢打硬仗、攻坚奋战的先锋代表,成为卫国戍边、抢险救灾、国际维和、维稳维权的示范标杆,锻造成一支支勇立强军潮头的陆上猛虎、海上蛟龙、空中雄鹰、特战尖兵、新域利刃、战略铁拳,展现了新时代人民军队建设发展的磅礴气象。
英雄战旗永飘扬,强军征程谱新篇。一面面战旗闪耀着浴血奋战的历史荣光,也标定着强军打赢的胜战指向,人民军队高擎铁血战旗,必须传承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深化政治整训、弘扬优良传统、加强练兵备战、巩固纯洁光荣,全力以赴打好攻坚之战,在强军事业中砥砺奋进、再立新功。
浏览更多内容 请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