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智慧和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激励广大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团结奋进
新华社记者
来自历史的回响,也是面向未来的启示。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在广大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中引发热烈反响。
大家表示,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把伟大抗战精神进一步化作团结的力量、奋进的动力,不惧任何艰难险阻,以更加昂扬的精神面貌,在民族复兴征程上夺取新的伟大胜利。
凝心聚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天安门广场,红旗猎猎。直升机组成巨大“80”字样从空中飞过,仿佛拉开峥嵘岁月的卷轴。
“共同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坚定有力,回荡在亿万人心间。
天安门城楼上,80岁的“人民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培建感慨万千。这位抗战老兵的后人,亲历了我国航天事业从弱到强的跨越,见证了父辈历尽艰辛守护的祖国如何奔赴星辰大海。
“当科学技术赋予国家更多底气,别人才不会居高临下地对待你。”叶培建说,“我们一代代科技工作者要始终以国家民族命运为己任,将个人追求融入国家需要,为强国建设作出更多科技创新的贡献,为维护世界和平提供更加强大的中国力量。”
众力并则万钧举,人心齐则泰山移。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指出:“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中国人民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取得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时代虽然不同,但抗战精神始终烛照前路。”在南京,江苏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院研究员谌玉洁一边收看电视直播,一边奋笔写下体会:强国建设征程中,百折不挠的信念是攻坚克难的密码;民族复兴的漫漫征途上,当有“持久战”的定力与韧性……
上海交通大学战争审判与世界和平研究院成立以来,收集历史遗存,创作学术成果,向世人昭示二战正确历史叙事和战后国际秩序之由来。
“习近平总书记揭示出抗日战争的重大意义——‘中国人民以巨大的民族牺牲,为拯救人类文明、保卫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现场聆听重要讲话,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特聘教授、战争审判与世界和平研究院首席专家程兆奇深有感触,“坚持正确二战史观,坚决捍卫历史真相,我们研究者要更好地立足本职,履行使命。”
松花江畔,“抗战14年的黑龙江——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展”在东北烈士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依托这个展览,“龙江开学第一课”已面向全省大中小学学生开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警示’,让我感受格外深刻。铭记历史,才能不让历史悲剧重演!”东北烈士纪念馆馆长佟国波说,要通过更多展览梳理东北抗战历程,让社会各界尤其是青年学生重温红色历史,赓续精神血脉,激扬起更加深沉炽热的家国情怀。
自立自强,不惧任何艰难险阻
由国产发动机驱动,受阅战机呼啸而过。在现场观礼的中国航发东安首席技能专家刘加良眼中,这是“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奋斗答卷。
“总书记说‘中华民族是不畏强暴、自立自强的伟大民族’,激励我们在困难面前绝不退缩。”刘加良说,航空发动机事业没有“休止符”,打造国之重器容不得丝毫懈怠,未来要不断与“精度”较劲,与“极限”对抗,让手中紧握的工具、笔下严谨的数据,继续成为攻克“卡脖子”难题的坚强力量。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面对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进步与反动的生死较量,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奋起反抗,为国家生存而战,为民族复兴而战,为人类正义而战。”习近平总书记的话音在耳,北京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邹锋不禁遥望巍然矗立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在那上面,镌刻着中国近现代一幅幅可歌可泣的历史画面。
“作为文艺工作者,我们要以手中的笔墨来塑造国家形象、传播国家价值,用与时俱进的优秀作品讲好中国人民坚定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一边的故事。”邹锋说。
越是艰险越向前。走过抗战烽火,哈尔滨工业大学艰苦创业,打造了一大批国之重器,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通过直播全程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哈工大副校长范峰倍感振奋。
“作为一名大跨度空间结构领域的科研人员,我致力于以更少重量实现建筑更大覆盖、更强稳定和更长寿命。”范峰说,“未来,我将更坚定地勇闯创新无人区,为我国早日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自己的力量,努力让中华民族的‘和平大跨度结构’更加宽广。”
今天,人类又面临和平还是战争、对话还是对抗、共赢还是零和的抉择。
从在抗战硝烟中保障前线通信,到如今参与反恐维稳、海上护航,中国电子所属南京熊猫汉达科技有限公司始终在通信领域为和平发展贡献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让熊猫汉达受阅装备总师刘剑锋坚定了信念:“企业一路走来,对祖国强大和世界和平的不易感受深刻。作为新时代军工人,我们将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为强军事业添砖加瓦,为捍卫和平提供坚强保障。”
“与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2024级中国哲学博士研究生经典有了坚定目标:“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同时让世界更好认识中国、了解中国,更好促进和平与发展,是人文社科研究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踔厉奋发,向着民族复兴伟业
历史承载过去,也启迪未来。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必将胜利!’总书记的讲话如此振奋人心。”纪念大会现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梁思思强忍激动泪水。
走进胡同院落,了解各方需求,如绣花针般织补老城更新的设计蓝图,力求在舒适便利与历史风貌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梁思思说:“我将积极响应总书记号召,在自己的岗位上为中国更加幸福美好的明天尽一份力。”
在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全体职工集中观看纪念大会直播。校长方妍与师生一同回顾抗战时期附中前身成志学校随清华南迁、坚持办学的历程,并分享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学习体会:“当胸怀家国,以创新进取应对时代变革,肩负起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责任!”
团结奋进,我们将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习近平总书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要求,北京友谊医院危重症医学副教授支德源铭记在心。作为一名重症医学专家,他多次参加重大活动医疗保障工作,这是第一次坐在天安门广场观礼台上:“抗战时期,医务工作者在炮火中救死扶伤。传承先辈精神,我一定要当好新时代的人民健康卫士。”
多年扎根基层电力系统,自主研发多项创新专利,国网金华供电公司汇智劳模创新工作室领衔人张文明带领团队干劲更足:“遵循总书记的指引,我将继续践行初心使命,把平凡岗位当成民生服务‘战场’,在守护万家灯火的征途上笃定前行。”
“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团结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发出铿锵号召,催人奋进。
“山河已然无恙,吾辈仍当自强。”西安交通大学钱学森书院2022级本科生凌宇韬说,要将爱国情、强国志转化为勤学笃行、服务国家的实际行动,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吉林长春,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组织师生集中观看纪念大会直播。在这堂生动而深刻的“大思政课”上,热烈的掌声一次次响起。高中第三党支部书记徐微说:“80年前,前辈们用胜利告诉世界‘中国能行’;今天,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我们要用奋斗证明‘青春能行,中国的未来能行’。”
(新华社北京9月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