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探访海拔5318米的查果拉哨所,感受科技的力量和官兵的家国情怀——
“云端哨兵”挺立群山之巅
■赵 俊 解放军报记者 张磊峰 特约记者 刘大辉
前不久,记者前往日喀则军分区查果拉哨所采访,车载海拔表指针一路攀升,气温和气压不断下降。车窗外,狂风卷着砂砾,打在车窗上噼啪作响。
一路颠簸,哨所终于出现在视线内。远远望去,一座哨楼矗立于群山之巅。
查果拉,藏语意为“鲜花盛开的地方”。这座日喀则军分区海拔最高的哨所,因此有了“鲜花盛开的哨所”的别称。然而,哨所海拔5318米,氧气含量低,年平均气温-10℃。“查果拉,查果拉,伸手把天抓;氧气吸不饱,风雪常当家。”这首哨所官兵自创的打油诗,道尽了驻防的艰辛。官兵常年爬冰卧雪戍守边关,在生命禁区践行“宁让生命透支、不让使命欠账”的铮铮誓言。
如今,在各级领导机关的关心帮助下,查果拉哨所面貌焕然一新。昔日的“雪域孤岛”不仅建起了微压氧舱,接入了水、电、网,还引入多种先进科技手段和装备,官兵执勤效率更高、管边控边能力更强。
采访期间,恰逢哨所官兵执行巡逻任务。经申请同意,记者登上巡逻车,跟随巡逻分队向目标点位进发。车辆在颠簸中一路前行,不多时,一座巨大的冰川横亘在眼前,巡逻分队改为徒步行进。
这片冰川被官兵称作“刀脊背”,不仅风大坡陡,而且冰缝暗布,行走时稍有不慎就可能坠入其中。
“前方环境复杂,使用无人机侦察!”随着巡逻分队指挥员任虹润一声令下,二级上士、无人机飞手雪松操纵无人机升空。
转眼间,无人机轻盈飞越冰川河谷,机载镜头扫过一处处危岩冰脊。实时传回的高清影像,清晰勾勒出地形全貌。依托这些画面,任虹润带领官兵很快规划出一条最佳巡逻路线。
“边关巡逻无盲区,‘祖国在我心中’更加具象化。”谈及无人机给巡逻带来的便利,雪松打开了话匣子。那年大雪封山,官兵踏雪巡逻执勤。作为探路尖兵,他腰系保险绳,手持十字镐,在陡峭的冰崖上,一寸一寸地凿出脚窝,手脚并用地艰难攀爬,只为开辟一条安全通路。冰碴飞溅,打在脸上如针扎般刺痛。这样的危险经历,在以往大雪封山期是常态。
“以前巡逻时,仅探明通道这项工作,就要付出难以想象的艰辛。如今,操纵无人机升空就能很快探明冰川路面情况,科学规划巡逻路线。”雪松告诉记者,以往巡逻,官兵常常是天不亮就出发、夜里摸黑归队;如今借助科技手段,巡逻时间大幅缩短,执勤效率明显提升。
巡逻归来,记者走进监控室。显示器实时显示边防一线画面,尽管窗外风声呼啸,屏幕上的图像仍非常清晰。担负值班任务的中士万笃正全神贯注盯着屏幕,他向记者介绍:“过去观察边防一线情况,主要依靠望远镜。大雪封山的时候,观察效果不佳。”
“配备了这套侦观系统后,我们站岗执勤的效率和精准度都得到提升。”万笃说,这套系统还能自动识别预设区域内异常移动目标,第一时间发出警报,为处置特情争取宝贵时间。
“不少无人设备列装之初,大家都有些担心,高原高寒环境会不会影响性能?事实证明,这些设备经受住了考验。”万笃告诉记者。
多功能融合望远镜、固定式高清智能摄像头……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哨所配备了多种无人化、智能化侦观设备。这些设备像“智能哨兵”,24小时不间断值守,信息实时共享,构建起一张覆盖重点山口通道的立体监控网络,让漫长的边境线变得更加“透明”,大大提升信息收集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前段时间,一名列兵执勤时发现,山口出现可疑的移动“黑点”。当时正值午后,山口风大,沙尘弥漫,望远镜视野受限。“黑点”时隐时现,官兵很难准确研判情况。
关键时刻,雪松操纵无人机升空,迅速飞向特情地域。通过无人机回传画面,官兵这才看清,原来是几头牦牛在山口处觅食。
“以前遇到类似可疑情况,我们必须派出侦察小组,前往实地核查。山口地形复杂,往返一趟至少要两三个小时,官兵体力消耗大不说,还容易扑空。如今依托立体监控网络,配合无人机侦察,从发现异常到精准识别、核准情况,短短几分钟就能完成核查任务,省时省力还精准高效。”任虹润说。
夜空新月初升,哨所亮起灯光,与天边点点繁星融为一体。监控室内,万笃面前的屏幕上,监控数据不断刷新;器材室内,任虹润和战友正在对无人机进行维护保养……
哨所亮起的灯光,如同一簇簇燃烧的火焰,仿佛在无声告白:边关有我,请祖国和人民放心!
记者手记
科技之光点亮边关哨卡
■张磊峰
曾几何时,查果拉哨所是一座被漫长封山期困住的“雪域孤岛”,官兵只能依靠望远镜穿透风雪,凭一双“铁脚板”跋涉巡逻。近年来,“雪域孤岛”的“坚冰”,正被科技强军的力量悄然融解。
风雪呼啸时,24小时不间断值守的“智能哨兵”构筑起全天候监控网络,将边关态势实时记录回传;遇有突发情况,智能侦观系统高效织就“全域监控、智能预警、联动处置”的感知网络;巡逻途中,全地形车、无人机与卫星导航系统协同发力,大幅提升巡逻效率、降低执勤风险……科技赋能,巡逻执勤如虎添翼。科技之光点亮边关哨卡,让戍边官兵守护祖国边防线的信心更足、能力更强。
采访结束,离营途中回望查果拉,哨所傲立群山之巅,“孤岛”已成历史,千里边关因科技赋能不再遥远。戍边官兵的足迹或许不再遍及每一寸雪原,但他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忠诚和守护不会改变。当传统的“铁脚板”向“科技眼”“钢铁翼”升级,戍边官兵将节省出的时间精力投入训练,以更饱满的精神状态守卫祖国边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