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利品:伟大胜利的“见证者”
■刘 含 苏 健
9月5日,位于北京丰台卢沟桥旁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前,人流如织。
作为一座全面介绍抗日战争历程的大型纪念馆,这里收存着大量史料和文物。一张张珍贵的照片、一段段难得的视频、一份份泛黄的报纸、一件件缴获的战利品……让人们得以直观地感受那段烽火岁月,理解中华民族承受的苦难,了解抗日军民进行的伟大抗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前的“醒狮”雕塑。
八路军缴获的日军九四式山炮。
讲解员为游客讲述党领导抗日战争的历史。
走近这些史料和文物,尤其是一件件战利品,人们也有了深刻理解那段厚重历史的一个新角度。
战利品是胜利的另一个代名词
走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序厅,内部空间很大。对面,是一座极具震撼力的群雕——《铜墙铁壁》。群雕的主色调是黄土的颜色,黄里泛着点点金光,寓意着中国军民在我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共同抗日并最终取得伟大胜利。
“这座群雕为纪念馆奠定了胜利的基调,而分布在纪念馆里各处的战利品及有关照片,则是一个个胜利的音符。”一名讲解员告诉笔者,“战利品是胜利的另一个代名词。”
在“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协力合作粉碎日军速战速决图谋”单元,展出了不少八路军、新四军歼敌并缴获战利品的图片。其中,既有1938年3月第115师在山西午城、井沟地区伏击歼敌1000余人时缴获的汽车,9月在汾(阳)离(石)公路伏击日军歼敌1200余人时缴获的日军“出征旗”等,也有同年4月第129师主力及第115师689团等部粉碎日军对根据地的9路围攻、歼敌4000余人时缴获的迫击炮、机枪等战利品,还有1938年6月,新四军先遣支队在江苏镇江、句容之间的韦岗伏击日军时获得的部分战利品。
在“广泛开展抗日游击战争,敌后战场逐渐成为中国抗战的主战场”单元,重点展示了百团大战的有关内容。头顶的屏幕上,不断变换着这场战役的相关场景与统计数字。百团大战中八路军缴获的日军武器装备实物,与一张张缴获日军重武器的照片呈现在人们面前。这些照片中,有抗日根据地军民站在缴获的日军武器旁,脸上洋溢着喜悦与自豪。
讲解员告诉人们,战利品是热血与英勇浇灌的荣耀之花。当年,有不少战利品被巡回展出,粉碎日军不可战胜的谎言,鼓舞军心士气,凝聚全民族抗战的强大力量。“1938年台儿庄大捷后,中国军队缴获的日军坦克、装甲车等重型装备也曾在武汉、长沙等城市公开巡展。特别是在武汉巡展期间,参观人群绵延数里,有的群众甚至从百里外专程赶来,就为一睹中国军队的战利品。”
随着笔者脚步的前行,更多的战利品出现在眼前。这些缴获中,有日军的军刀、枪刺、多用途木杆、撞针盒、枪油盒等,但最多的则是三八大盖、歪把子机枪和掷弹筒等。
“这些缴获的武器装备,大都会被投入新一轮的作战之中,成为抗日军民夺取新胜利的利器。”讲解员指着墙上的一张老照片介绍说。照片中,几名中国士兵正在操作一门缴获自日军的九二式步兵炮,炮身的日军徽标还没来得及抹去。
联想到我军的抗战史,众多战例也印证着这一事实。八路军第120师359旅719团1营教导员彭清云,远距离击中日军第2旅团旅团长常冈宽治,用的就是三八大盖。1942年5月14日,八路军第120师358旅716团伏击日军第69师团85大队和伪军共700多人,打得敌人措手不及并将其全歼,其中就有以前缴获的歪把子机枪的功劳。1944年10月,新四军第16旅48团攻打白鱼埠据点,伪军仗着坚固防御工事拒不投降,新四军拉出了一门以前从日伪军手中夺得的九二式步兵炮,吓得伪军不战而降。
面对一件件战利品,趁着休假来北京的武警某部干部张广超感慨地说:“正是这一件又一件战利品背后的胜利,累积成全民族抗战的最后胜利。我们不应该忘记先辈们的付出。这些战利品也提醒我们,任何时候,为了国家和民族,都要勇于奋斗,敢于胜利。”
每一次缴获的背后都有付出与牺牲
在一层展厅“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游击战争”单元,展馆还原了东北抗日联军当时作战环境的一个场景。白桦树林立,白雪皑皑,衬托得密营里的窝棚显得更加低矮。这一场景旁,陈列着一组武器,大刀、长剑、九节鞭,还有一挺歪把子机枪。再下面,是一排说明文字:东北抗日联军使用的武器。
“眼前的一幕令人动容。”一个戴眼镜的游客对身旁的同事说,“下面这挺机枪显然是缴获日军的。用那么简陋的武器打击日军并缴获敌人的武器,不用多想就知道有多不容易。”
每一次缴获的背后都有付出与牺牲,都浸染着英雄的鲜血和汗水。
在“全民族抗战爆发,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单元,一处展柜中展示着一个不起眼的小物件,下面的说明文字是:长城抗战时第29军缴获的日军炮兵使用的隐显灯座。物件虽小,背后却是一段惊心动魄的战斗故事。
1933年的长城抗战中,中国军队第29军派出500人的大刀队,经过惨烈战斗,毙伤日军数百人,缴获的战利品中就有这个灯座。《长城血战记》一文记录了当时的情形——“日军连日以步、炮、空及钢甲车联合向我喜峰口宋部阵地大举进袭。宋部大刀队初伏壕不动,敌人不察深入,大刀队突起砍杀,激战三昼夜,双方层层包围,此时敌人机炮均失效用。”面对飞机、大炮、装甲车,500人挺身而出,殊死拼杀,最后生还者只剩下30余人,这种殒身不恤的爱国情怀气壮山河。
正面战场上的战斗激烈,我党领导的敌后武装战斗情形同样如此。从1942年起,敌后战场的日寇更加穷凶极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军民坚持抗战抗击侵华日军主力”单元,很多缴获品下面的附注有所改变。或者是“华北抗日根据地八路军缴获的日军装备”,或者是“八路军缴获的日军九二式步兵炮”,一个明显的变化是没有具体的缴获地址、人员和战斗名称。“也许是战斗太密集和激烈了,根本来不及登记统计这些。”一名游客对同伴说。
参观的过程是还原历史的过程,也是灵魂得到洗礼、思想得到升华的过程。一件件战利品,让我们对当年先辈的牺牲付出有了更深切的体会。
这是一件有点特殊的战利品——一张日军绘制的小比例尺地图,上有周恩来同志手书的“平型关战斗胜利品”字样。地图上,“徒小径”“驮马道”“轻车道”等标注得清清楚楚,“徒涉可能河川”“徒涉不能河川”也标注了出来。由此可见日寇的蓄谋已久与狼子野心,由此也可推测出我军在平型关战役之艰苦。回望历史,大捷之下,有一处细节易为人忽视——这场伏击战中,我军毙伤敌千余,而自身伤亡600余人。这个代价不可谓不高。
抗日战场上,不少胜利都是我军以弱打强的结果。1940年的关家垴战斗,八路军385旅与日军展开激烈交锋。为夺取日军阵地,战士们发起一波又一波的冲锋。战斗结束后,虽然缴获了一些武器,但我军的伤亡数字令人揪心。1941年秋,冀中军区一个连队在伏击日军运输队时,为缴获一辆装满弹药的卡车,全连130人中伤亡达87人。
展厅中的一张图片,将人们的视线拉向黄土岭战斗。熟悉那段历史的人知道,为了这场战斗的胜利,时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杨成武等,进行了详细的谋划,才决定采取诱敌深入、聚而歼之的策略,不仅创中国抗战击毙日军高级将领之先例,还毙伤敌1500余名,缴获大量军用物资,沉重打击了日军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战斗志。
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有两种“对比”格外令人感慨。
一种“对比”发生在参观者的“眼中”。人民武装“小米加步枪”对阵日军“飞机加大炮”,人民军队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最终击败了武装到牙齿的敌人。
一种“对比”发生在参观者的“口中”。昔日抗日战场上的简陋兵器和刚刚过去的胜利日阅兵场上的先进装备,成了大家热议的话题。歼-20、歼-35、运-20等战机飞过天安门广场,搭载各型洲际导弹的车辆驶过长安街等场景,让大家倍感骄傲和自豪。
正在休假的某部干部刘立良和家人来北京旅游。9月3日这天,他们没有像平常那样外出,而是在宾馆里观看大阅兵。9月5日来到纪念馆,他看着眼前老一辈们使用过的武器,看着缴获敌人的相对先进的装备,感慨油然而生:“作为一名军人,当一排排战车如铁流滚滚驶过长安街,当一架架战机以傲人之姿飞过天安门广场,我特别想对革命前辈说:梦已圆,这盛世如您所愿。”
站在“百团大战”单元的一处展柜前,来自火箭军某部的士官刘汉林心生感叹:“老一辈用简陋落后的武器装备打败了日军,现在我们有了很多先进武器,无论面对什么样的敌人,我们都有打赢的信心和决心。”
虽然没有穿军装,但笔者还是一眼就看出沈万腾是名军人。沈万腾是陆军某部的一名战士。在一幅老照片前,他站了很长时间。这张照片中,时任新四军四师师长彭雪枫站在一架被我军击落的日军战机残骸下,威武非凡。
“这架飞机是我们前身部队的一名英雄用机枪击落的。”沈万腾告诉笔者,“老一辈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建立了不朽功勋,作为新时代革命军人,我们要做的就是继承他们的遗志,弘扬他们的精神,练强打胜仗的本领,在关键时刻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因为有我党的正确领导,有抗日军民的全力以赴、以身报国,中华民族最终取得了抗战的伟大胜利,实现了民族解放和独立。”来自“黄土岭功臣炮连”的干部王逸臻与笔者交谈时说,“今天,也正是因为党的正确领导,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才实现了新的跨越。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强军步伐才会越迈越大,人民军队才会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纪念馆中,有一幅关于刘老庄连的油画。来自四川达州的29岁青年刘毅在画前站了许久。前段时间,刘毅刚观看过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节目《永远的番号》给他留下深刻印象。“当‘莫欺我中华无肝胆,母亲膝下百万兵’那句话从演员口中呐喊出来时,我泪流满面。”刘毅说,“我突然感到,自己也是这个母亲无数儿子中的一个。”
少年强则国强。虽然已经开学,来这里参观的学生仍然不少。他们大都是附近学校的学生。笔者发现原本活泼的他们在听讲解时,一下子安静下来。他们的眼睛紧紧盯着展品,唯恐落下一个细节。
在展厅的游客留言处,笔者翻开了一本留言册。11岁的李牧哲的留言映入眼帘:“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报效祖国,不让这样的历史重演!”
当一批批青年佩戴着党员徽章、团员徽章不断走进纪念馆,在英烈厅为先烈们一一献花和鞠躬时,笔者感受到一种蓬勃的生命力和情感的冲击力。
在序厅的另一侧,有一行用汉英双语写着的鲜红大字: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字的下面是一组图案,前景是巍巍太行,远景是滚滚黄河,右手一侧,一座宝塔直指天际。
图为任 鑫、郭泽天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