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激荡英雄气
——英雄是中华民族闪亮的坐标
■徐文耀 张 萱 苗盼桃
2025年9月3日,北京。天安门广场铁流浩荡,铁甲生辉,盛大的阅兵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
观礼台上,几位抗战老战士胸戴勋章,目光跟随战旗方队移动,一面面鲜红的旗帜迎风招展,写满英雄荣光。又见旌旗飘扬,老战士们难掩激动,眼眶湿润,举手敬礼。
这是铭记胜利的时刻,也是致敬英雄的时刻。这一刻,光荣属于这些为国家和民族甘洒热血的抗战英雄。
习主席深刻指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英雄,如一缕缕纯净的阳光,照耀寰宇,澄澈心灵;英雄,似一个个闪亮的坐标,标识历史,给人力量。
一部抗战历史,英雄热血铸就。英烈浩气传千古,英雄精神励后人。
一
华夏大地,是一片孕育英雄的热土;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英雄的民族。
绵延五千年,中华民族的精神长河里始终流淌着英雄的基因。“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烽火狼烟的年代,国家有难的关头,总有一批英雄挺身而出,守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挺起国家和民族的脊梁。
从岳飞的“壮志饥餐胡虏肉”到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从于谦的“粉骨碎身浑不怕”到林则徐的“岂因祸福避趋之”……一位位民族英雄把豪气写在天地间,也写进了中国人的灵魂与血脉。
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英雄的基因在民族危亡时刻再度迸发,神州大地上,英雄遍地,同仇敌忾,血肉筑长城。
“争自由,誓抗战。效马援,裹尸还。”抗日名将赵尚志以一首慷慨激昂的《黑水白山·调寄满江红》,表明自己效仿汉代名将马援“马革裹尸”的抗战决心。他征战在白山黑水间,与日寇殊死搏斗,用生命践履了自己的铮铮誓言。
抗战英雄李世超从小诵读《史记》《岳飞传》,在心中埋下了忠贞报国的种子。山河蒙难之际,他投身抗战洪流,被俘后英勇不屈,牺牲时年仅32岁。
天下艰难际,时势造英雄。14年艰苦卓绝抗战,千千万万抗战英雄争赴国难、勇战强敌,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谱写出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壮丽史诗。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这股气,是“甘将热血沃中华”的情怀——国家危亡时刻,赵一曼毅然离家别子,投身抗日救国行列中。就义前,她写信给儿子:“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英雄的家国情怀跃然纸上。
这股气,是“终刚强兮不可凌”的风骨——为掩护部队主力和群众转移,“狼牙山五壮士”将敌人引向绝路。打完最后一颗子弹,他们砸毁枪支,宁死不屈,纵身跳下悬崖……英雄的慷慨赴死天地动容。
这股气,是“死去犹能作鬼雄”的勇毅——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刘老庄连”82名官兵誓死不退。子弹用尽了,他们就端起刺刀冲向敌人;刺刀拼弯了,他们就抱着敌人用拳头砸、用牙咬,最后全部壮烈牺牲……英雄的战斗意志撼人心魄。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无数抗战英雄以自己的热血和生命,换来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也构筑起伟大抗战精神的丰碑。
二
在辽宁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门前,矗立着一座巨大的台历状建筑——“残历碑”,碑上刻文:“国难降临,人民奋起抗争。”
民族存亡之际,中国共产党率先高举武装抗日的旗帜,号召“全国民众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争得民族的解放与独立”,一场全民族的抗日救亡之火迅速燃遍九州,“誓死不当亡国奴”成为响彻华夏大地的最强音!
黑土地上,天寒地冻,身陷绝境的杨靖宇面对叛徒劝降,义正词严地反问:“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振聋发聩的一问,问出了凛然正气,也告诉人们何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为了国家,民族英雄吉鸿昌毁家纾难,变卖家产6万元用于购买枪械、组织武装抗日。他赋诗明志:“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为了国家,抗日名将王铭章固守滕县县城,与日军展开激烈战斗。最后时刻,他发电报给上级:决以死拼,以报国家。随即,他执枪冲上街头,在战斗中身中7枪,壮烈殉国。
为了国家,四川安县青年王建堂请缨参军杀敌。老父亲送他一面白布大旗,上面写着一个斗大的“死”字,旁边写着“赐旗一面,时刻随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后来,这面“死字旗”跟随王建堂出现在武汉会战、鄂西会战、常德会战、长沙会战等多个抗日战场上。
抗日战争时期,“母亲送儿打日寇、妻子送郎上战场、男女老少齐动员”的动人场面比比皆是,“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从林海雪原到太行山脉,从东海之滨到热带雨林……无数抗战英雄将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的生死存亡紧紧相连,为了中华民族独立和自由不惜抛头颅、洒热血。
据不完全统计,抗战时期,中国军民伤亡人数超过3500万人,其中,有380万将士血洒疆场。“所有投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的人们,都是抗战英雄,都是民族英雄”。
三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日寇的残暴与杀戮,吓不倒、摧不垮英雄的中华儿女。面对敌人的枪炮与屠刀,抗战英雄视死如归、宁死不屈,展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里,一幅国画引得参观者纷纷驻足。画面中,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有的回头举枪,向身后的敌人射击,有的互挽臂膀,义无反顾地涉入前方的乌斯浑河。宁可投江也决不当俘虏,她们把民族气节写在可歌可泣的悲壮牺牲中,令无数人心潮难平,泪湿眼眶。
80多年前的华夏大地上,有千千万万像这八位女战士一样的英雄,他们抱定必死决心,挺直不屈的脊梁,以铮铮铁骨为中华民族筑起牢不可破的长城。
1937年的苏州河畔,“八百壮士”据守四行仓库。面对数倍于己的日军兵力,谢晋元指挥守军奋勇抗击,打退敌人多次进攻。血战四天四夜,他们誓与仓库共存亡。目睹孤军英勇战斗的租界英军司令史摩莱说:“我们都是经历过欧战的军人,但我从来没有看到过比中国敢死队员最后保卫闸北更英勇、更壮烈的事了。”
1941年的河北献县,八路军第三纵队回民支队司令员马本斋的母亲白文冠被日军掳走。面对敌人的胁迫,她大义凛然地说:“我是中国人,一向不知有投降二字。”英雄母亲绝食7天,壮烈殉国。朱德同志在得知此事后为其题词,称赞母子二人“大节不死,母子两代英雄”。
1942年的山东乳山,得知马石山上有被敌人围困的群众后,八路军某连6班10名战士义无反顾,4次冲进敌人包围圈,救出上千名群众。与日寇激战到最后,只剩下班长王殿元和两名战士,他们一起拉响了最后一颗手榴弹,与冲上来的敌人同归于尽。
“宁愿站着死,决不跪着生。”无数抗战英雄以无惧生死的胆魄与风骨,彰显出中华民族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
四
不畏强暴、血战到底,在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中,这样的英雄事迹俯拾皆是,这样的英雄气概令人热血偾张。
华北平原上,一个庄户人家曾写下这样一副对联:“万众一心保障国家独立,百折不挠争取民族解放”,横批是“抗战到底”。这是中华儿女同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的怒吼,是中华民族抗战必胜的宣言。
“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当雄浑的国歌声在耳畔响起,每一个中国人都会心潮澎湃。这首在抗战烽火中诞生的战歌,在当时唱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无数抗战英雄在战场冲锋时唱着它,在阴暗的牢房里唱着它,在走向敌人刑场时唱着它……
我们不会忘记,杨靖宇与日军血战于林海雪原,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他孤身一人与敌人周旋,战斗5昼夜后壮烈牺牲。日军剖开其遗体发现,胃里只有未消化的树皮、棉絮和枯草。曾率部参加围攻杨靖宇战斗的岸谷隆一郎在遗书中写道:“中国拥有像杨靖宇这样的铁血军人,一定不会亡国!”
我们不会忘记,在枣宜会战中,张自忠率部与日军奋战,部下多次劝他离开,他断然拒绝:“我力战而死,自问对国家、对民族、对长官可告无愧,良心平安!”身陷重围,他与日寇殊死搏杀,壮烈殉国。敌人被他的英勇顽强所震撼,将其遗体收殓入棺并立碑。
我们不会忘记,在十字岭,为了掩护八路军总部突围,左权身先士卒,坚持在一线指挥战斗。尽管敌人火力密集,他依然在枪林弹雨中来回奔走,站在高地上指挥突围,一发炮弹射来,左权身上多处中弹,英勇牺牲,成为我党我军在抗战时期为国捐躯的最高级别将领。
血性胆魄是胜战的刀锋,血战到底是英雄的荣光。从战略防御阶段的艰难阻敌,到战略相持阶段的艰苦较量,再到战略反攻阶段的雷霆出击……在抗日战争的血色岁月中,抗战英雄们以大无畏的气概与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奏响了一曲曲气壮山河的英雄凯歌。
五
入选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的八路军老战士李登月,已是百岁高龄。19岁参加八路军的他,在抗日战场上九死一生。被问起当年闯过枪林弹雨为何毫不畏惧,老人坚定地回答:“一定能战胜敌人,靠的就是信念。”
信念如炬,九死未悔。14年抗战岁月,多少英雄像李登月一样,“半生披着战场的硝烟,一生迈着必胜的步伐”,怀着必胜信念前仆后继、英勇斗争。正如抗战时期一篇报纸社评所写,“今天南北战场上,是争着死、抢着死,因为大家有绝对的信仰,知道牺牲自己,是换取中华民族子子孙孙万代的独立自由,并且确有把握,一定达到”。
必胜,来自坚守正义的信念。无数抗战英雄对抗战胜利始终抱有信心,因为他们坚信,正义终将战胜邪恶,光明终将驱走黑暗,进步终将击垮反动,正义的阳光终将照耀中华大地。这种对正义的执着追求,让中国人民不畏强暴,奋勇战斗,赢来了胜利的曙光。
必胜,来自坚忍不拔的意志。英雄母亲邓玉芬,先后把丈夫和5个孩子送上前线,他们全部为抗战献出了生命。面对接踵而至的打击,邓玉芬擦干眼泪,告诉自己,一定要亲眼看到胜利的那一天。无论条件多么艰苦,无论战争多么残酷,无论牺牲多么巨大,英雄的中国人民从来都没有动摇过光复河山的决心。
必胜,来自同仇敌忾的团结。抗战时期,延安军民开荒种地、纺线织布,将“处处是荒山”的南泥湾变成“陕北好江南”;重庆工人克服重重困难和艰险在岩洞中连轴生产,确保武器源源不断地补充到前线;加拿大医生白求恩、印度医生柯棣华不远万里来华救死扶伤,他们与抗日军民同甘共苦,把生命献给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无数仁人志士团结一致捍卫正义、携手并肩共克时艰,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强大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
没有必胜信念,何来抗战到底?没有必胜信念,哪有最终胜利?成千上万的抗战英雄用英勇的抗争昭示出一个真理——
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六
山河为证,薪火相传。
2014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定,以法律形式将9月30日设立为烈士纪念日。此后,每年这一天,习主席都会来到人民英雄纪念碑前,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设立烈士纪念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并举行隆重纪念活动,制定英雄烈士保护法、建立健全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崇尚英雄的氛围在新时代的中国愈加浓厚。
从伟大胜利走向伟大复兴,历史铭记英雄,时代呼唤英雄,“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
从抗战英雄身上汲取精神力量,就要学习他们英勇事迹中所展现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把伟大抗战精神在新时代发扬光大。
英雄的精神永不磨灭,英雄的基因代代传承,英雄的事业后继有人。“杨靖宇支队”的官兵传承东北抗联精神,奋战抗洪一线、深入地震灾区、远赴海外维和,多次完成急难险重任务,被表彰为“战备工作先进旅”“强军兴训先锋旅”。“刘老庄连”的勇士旗上,写满了历年被评选为“新时代刘老庄八十二勇士”官兵的名字,他们发扬“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精神,新时代的新勇士不断涌现。从传统步兵到特战精兵,“白刃格斗英雄连”的官兵践行“一朝入‘白刃’,终生不卷刃”的誓言,苦练胜战本领,当年那支与日寇刺刀见红的年轻连队,如今已成长为祖国南疆的“丛林猛虎”……
对历史的最好纪念,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英雄的最好学习,就是争做新的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伟大事业才能不断推向前进。争做英雄,不是一定要干轰轰烈烈的事情,而是要把英雄精神融入本职岗位,像英雄那样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努力有所作为。
当今世界仍不太平,更加需要珍爱和平、维护和平;当前任务艰巨繁重,更加需要知责奋进、负重前行。面对前进道路上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争做新时代英雄传人,勇担强军重任,打好攻坚之战,在新征程上披荆斩棘,跑好历史的“接力棒”,是我们这代军人义不容辞的光荣使命。
胜利的旌旗,浸透着先辈的鲜血;壮丽的山河,书写着英雄的篇章。崇尚英雄、学习英雄,沿着英雄的足迹接续奋斗,我们的事业一定会更加辉煌,我们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
版式设计:方 汉、杨 磊、贾国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