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英雄黄继光生前所在连官兵代表受邀参加第十二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迎回仪式。仪式前,官兵代表专门来到黄继光墓前——
“老班长,我们来看您了”
■解放军报特约通讯员 姚十全
出发前,官兵来到连队临时荣誉室,重温老班长黄继光“舍身堵枪眼”的英雄故事。吕文海摄
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内,连队官兵代表张艺濒(左)、刘金池在黄继光墓前,向老班长敬礼。王 栋摄
山川同念,英雄回家。
9月12日上午,沈阳桃仙国际机场,1500余名各界代表在此迎接第十二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
队列前排,两名空军官兵引人注目——特级英雄黄继光生前所在连的干部刘金池和战士张艺濒。他们举着“模范空降兵连”连旗,深情凝望覆盖着国旗的棺椁,眼中饱含热泪:前辈们,我们替老班长接你们回家。
1952年10月,上甘岭战役中,年仅21岁的黄继光在身体多处负伤、弹药用尽的情况下,毅然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孔,用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
“模范空降兵连”是首次受邀参加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迎回仪式。得知消息时,正在野外驻训的全连官兵激动不已。经过商议,决定派干部刘金池和“黄继光班”班长张艺濒作为代表,执行这次光荣的任务。
出发前,官兵来到连队临时荣誉室,重温老班长黄继光“舍身堵枪眼”的英雄故事。该连还特意举行连旗交接仪式,希望它能代表全连官兵的崇高敬意,迎接烈士忠魂重回祖国怀抱。
抵达沈阳后,刘金池和张艺濒第一时间前往位于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的黄继光墓,带着全连官兵的心愿看望老班长。“老班长,我们来看您了!”墓碑前,刘金池和张艺濒一边仔细擦拭灰尘,一边向老班长报告连队近况。
“老班长,今年连队共有7名同志被保送提干或考入军校。”
“老班长,您的侄孙黄博也来到咱连,您家里已为部队送来18位优秀青年。”
……
“模范空降兵连”就像熔炉,英雄的精神、英雄的作风、英雄的文化在这里流淌,一茬茬官兵叫响“像黄继光那样去战斗”的口号,苦练精训、加钢淬火。
在该连,新兵入营、新干部下连,听的第一堂课是黄继光的故事,参加的第一个活动是参观黄继光荣誉室,看的第一部电影是《上甘岭》,学的第一首军歌是《特级英雄黄继光》。刘金池告诉笔者,70多年过去了,“黄继光班”依然保留着老班长的床位,每天为老班长叠被子;晚点名时,连队主官第一个呼点“黄继光”,全连官兵齐声答“到”;每逢任务出征、立功受奖等重要时刻,官兵主动向老班长报告。
传承英雄气,争当英雄兵。如今的“模范空降兵连”,已成为空降兵的“尖刀利刃”。参加比武竞赛、执行大项任务,连队官兵弘扬老班长的战斗作风,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
一次训练中,官兵身背数十公斤重的装备穿插机动。在进攻最后一个阵地时,官兵已精疲力尽。“黄继光!”为了提振士气,带队干部突然大声呼点。“到!”“到!”“到!”队伍里应答声此起彼伏,全连官兵抖擞精神,再次发起冲锋。“听到呼点‘黄继光’时,我感到热血沸腾,好像正在跟老班长并肩战斗。”张艺濒说。
这次来看望老班长,刘金池和张艺濒还有一项特殊任务:给老班长送来一枚党员徽章。
“坚决完成上级交给的一切任务,争取立功当英雄,争取入党。”上甘岭战役打响前,黄继光在决心书上写下誓言。遗憾的是,他还没来得及戴上党员徽章,就牺牲在胜利的黎明前。战后,黄继光所在部队党委追认黄继光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注目、敬礼、俯身献花……张艺濒拿出一枚崭新的党员徽章,郑重地放在黄继光墓前。金色的阳光穿过层叠的枝桠,党员徽章熠熠生辉。
烈士陵园里,前来祭拜英烈的人群络绎不绝。烈士陵园外,道路两旁的国旗迎风招展,“英雄回家”标语牌格外醒目。
秋风又拂山河至,浩气长存天地间。仪式现场,空军运-20专机进入中国领空后,4架歼-20战机护航。编队在机场上空通场,“双20”列阵长空向志愿军烈士致以崇高敬意,英雄们终于回到阔别已久的祖国。
“同志们,我们已顺利完成迎接老班长战友回家的任务。”晚点名时,刘金池和张艺濒通过视讯系统向千里之外连队官兵汇报消息。
“我们是谁?”
“黄继光!黄继光!黄继光!”
当英雄的名字再次被呼唤,连队官兵铿锵的应答声在野外驻训场上空久久回荡。
浏览更多内容 请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