耄耋老兵圆梦记
■孙 洁 中国国防报记者 孙炜航
一行人在鸭绿江断桥桥头的志愿军群雕前合影。
3位老兵在天安门广场合影。受访者供图
9月16日,凌晨5点的北京,空气透着一丝凉意。
3位抗美援朝老兵的身影出现在天安门广场,引来关注的目光,执勤哨兵也向他们行军礼致敬。
这3位老兵名叫申金生、罗均成、杜祥和,来自湖南省邵阳市,平均年龄93岁。
全程陪同老兵的邵东市关爱老兵志愿者协会会长、“中国好人”申旺告诉记者,此行是“帮助老兵圆梦”活动的第三站,“帮这3位老兵圆梦,其实也是弥补自己一个遗憾。”申旺说。
10年前,作为关爱老兵志愿者的申旺,认识了抗战老兵杨敏予,并与他约定给他送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当他带着纪念章赶往杨老家时,却得知老人已经去世,他只好将纪念章送到老兵墓前。
前不久,官方发布第十二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即将回国的消息。申旺在走访当地抗美援朝老兵时,申金生、罗均成、杜祥和3位老兵表达了“迎接战友遗骸回国”“重回丹东鸭绿江畔”“天安门看升旗仪式”等愿望。于是,他和90后退役军人朱荣健等志愿者商议后,决定帮老兵们完成这些心愿。
飞机颠簸容易引起不适,长沙到沈阳的高铁全程近13个小时……考虑到老兵们年事已高,团队精心设计了“分段行程”的方案:
9月10日上午,志愿者先将3位老兵接到邵东市,中午搭乘高铁前往长沙;休整之后于当晚乘坐火车前往石家庄,并为3位老兵安排了软卧,保证老兵休息;11日上午从石家庄转乘高铁,下午抵达沈阳。
一路上,3位老兵感受到满满的温暖与尊崇。“经常有旅客主动上前,与老兵合影、握手,有的递上水,有的送上小点心,大家非常热情。”申旺说。
12日,一行人早早来到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松柏无声,草木含悲。现场,礼兵抬起志愿军烈士棺椁绕广场半周,缓缓走向安葬地宫。3位老兵上前,在烈士英名墙前为战友献上一束鲜花。
走出陵园,抗美援朝老兵李维波的重外孙女将一包糖果送给3位老兵,并对他们说:“爷爷,战争胜利了,现在不用打仗了,你们要保重好身体。”
13日,一行人赶赴丹东,来到朝思暮想的鸭绿江断桥边。“当年,我们在夜色中跨过鸭绿江,去保家卫国。如今祖国强盛,人民安居乐业,和平来之不易,我们要倍加珍惜。”老兵申金生说道。
休整两天后,他们再次踏上旅途,来到首都北京。因为老兵腿脚不便,为了赶上16日早上的升旗仪式,他们凌晨便出发。
天将破晓,天安门广场上已经人山人海。看到3位老兵,人们自觉让出一条路。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3位老兵挺直腰板,郑重敬了一个军礼,眼泪无声划过脸颊。
走出天安门广场,一行人又来到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这个地方我记得,这是我们当年驻守的阵地。”在抗美援朝主题展区参观时,老兵杜祥和突然指着一张黑白照片激动地说,那场战役,他和一名战友外出打水,被敌人发现后遭到炮击。自己有幸被救回,战友却牺牲在他身边,他一直清晰记得那名战友的名字叫金大兴。说到动情处,杜祥和不住捶打自己的胸膛。
展览很长,3位老兵认真细致参观每个展区。“我要把这些内容都牢牢记在脑海里。”临别之际,杜祥和说,“感谢全程陪同我们的志愿者和所有帮助过我们的爱心人士,那些牺牲的战友们,你们看到了吗,这就是你们盼望的繁华盛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