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查收这份“护心手册”
■韩雅玲 张权宇
心脏是人体至关重要的器官,可以推动全身血液流动,为身体提供充足的氧气和养分。如果心脏功能受损,可能造成重要脏器供血不足,引发许多并发症,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生活中一些不健康的行为、习惯,都可能会伤害心脏。本期,我们为大家介绍心脏的相关知识,帮助战友们守护好心脏健康。
过度负荷会透支心脏
身体各系统对外界环境存在一定的适应阈值,超过了这个阈值,就是过度负荷。运动超负荷和心血管系统应激超负荷,都会影响心脏健康。
运动超负荷主要指运动强度、运动时长等超负荷。在训练中,有的战友存在超强度(突击加练)、超时长(连续作业超12小时)、超极限(带伤/带病坚持训练)的情况。如果长时间进行这样超出身体负荷的高强度训练,会导致心血管风险因素显著升高,具体表现为静息心率持续高于正常水平、运动后心率恢复缓慢。有的战友误认为“能坚持就是体质好”,这样可能导致运动强度增幅超过心血管系统的适应能力,进而引发心肌损伤。而且,心肌损伤早期可能仅表现为运动后乏力加重、夜间平躺时胸闷等非典型症状,容易被忽视,从而延误治疗时机。因此,建议战友们循序渐进增加训练强度,避免过度训练诱发健康问题。
心血管系统应激超负荷,与环境变化有一定关系。比如,在夏季高温环境下训练,人体为散热会扩张外周血管,心脏需加倍泵血维持循环,此时若大量饮用冰水(尤其空腹时),血管急剧收缩,可能诱发冠脉痉挛,易导致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发生;冬季长时间在室外寒冷环境下,可能导致血管收缩、血压飙升,易发生脑血管意外及心脏急症。
生活中的心脏“雷区”
除了超负荷训练,日常生活中也存在诸多心脏“雷区”。长期熬夜、重盐重油饮食、长期处于不良情绪状态等,也会悄悄侵蚀心脏健康。
熬夜是心脏的“慢性毒药”。研究显示,长期熬夜(连续3个月睡眠时长小于6小时)会导致交感神经持续兴奋,促使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进而引发血压升高、心律失常(如早搏)。建议战友们每天尽量保证7小时的睡眠时间。
饮食失衡同样威胁心脏健康。高盐饮食(每日盐摄入量超过5克)会增加血容量,加重心脏的工作压力;长期缺乏蔬菜、水果的摄入,会使维生素C、钾摄入不足,从而降低血管弹性。建议战友们日常饮食做到营养均衡,保证充足的蛋白质和维生素摄入。
情绪应激会使“心理压力”转化为“心脏压力”。执行急难险重任务时,个别官兵可能会感到“压力山大”,这种慢性应激可能会导致血清中炎症因子升高。建议战友们尽量合理安排任务节奏,压力大时及时给心理减压。
警惕心脏的“沉默警报”
心肌炎与心源性猝死这两种心脏疾病早期隐匿,如果未及时察觉和治疗,容易错过黄金救治期,引发严重后果。
约70%的急性心肌炎由柯萨奇病毒、流感病毒等感染引发。有的人认为“感冒是小病”,在发热、肌肉酸痛时仍坚持训练。殊不知,剧烈运动会使病毒趁虚而入,通过血液循环攻击心肌细胞。如果在感冒后1~3周内出现以下3种异常,需格外警惕心肌炎:异常乏力(日常活动即感疲惫)、异常胸闷(深呼吸时加重)、异常心悸(静息时心跳大于100次/分)。有的心肌炎患者还可能出现不典型表现,如腹泻、咽痛。因此,建议战友们感冒后充分休息,切忌带病训练。
心源性猝死与冠心病、急性心肌炎、心肌病、心律失常、先天性心脏病、离子通道病等有关。建议心源性猝死高危人群,如有家族猝死史(直系亲属40岁前猝死)、曾发生过晕厥(无诱因突然摔倒)、长期血清低钾/低镁者,每年进行心脏超声、动态心电图检查,后续可进行基因检测。一旦发生心源性猝死,应抓住“黄金4分钟”的急救时机。建议各单位配齐自动体外除颤仪(AED),并定期组织“30秒判断(轻拍双肩、大声呼喊无反应)—10秒定位(两乳头连线中点)—2分钟CPR(胸外按压30次+人工呼吸2次为1组)”的心肺复苏急救训练。
总之,战友们必须警惕心脏的“沉默警报”,面对心脏的“小异常”,要像对待装备故障一样“零容忍”。一次及时的心电图检查、一次规范的感冒后休整,就可能避免疾病发生。
基层官兵的“护心”清单
结合官兵日常训练、生活实际,我们整理了一套适合基层官兵的“护心”清单,分享给战友们。
训练管理“三查三不”。查心率(运动前测静息心率,超过100次/分需减量)、查身体信号(胸闷/头晕立即停训)、查恢复情况(次日晨脉较平时高10次/分以上需休息);不空腹剧烈运动(饭后1小时再训练)、不突击超负荷训练(单日训练量增幅不超过10%)、不带伤坚持训练(关节、肌肉损伤时避免盲目蛮干)。
生活调理“三多三少”。多补充钾(如香蕉、土豆、菠菜)、多摄入Omega-3(如深海鱼、亚麻籽)、多晒太阳(促进维生素D合成,调节血压);少喝含糖饮料(每日添加糖摄入少于25克)、少吃腌制食品(每日钠摄入少于5克)、少抽烟(尼古丁会损伤心脏)。
健康管理“三个一”。每年进行一次全面体检,重点查心电图、心脏超声、心肌酶等指标;每季度组织一次“护心课堂”,邀请卫生队讲解心脏疾病的常见误区;每月进行一次“自我监测”,记录静息心率、睡眠质量、情绪状态等。
心脏是健康生活的生理基础。建议战友们在日常生活中多了解心脏健康的相关知识,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有效预防心脏疾病发生。
(作者单位:北部战区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