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集团军某旅场站探索建立连队结对互帮互学机制——
“你帮我来我帮你,难事变得更容易”
■苏童 林丹阳 解放军报特约通讯员 石芝鹏
该场站卫生连骨干杨杰(左三)为运输连战士讲解卫生与救护要领。 吴延辉摄
“这次考核,我再次突破了自己,多亏了您的帮带!”前不久,第73集团军组织后勤专业抽考,某旅场站运输连中士李良鹏达到自救与互救课目优秀标准,成绩一公布,他第一时间联系卫生连的二级上士杨杰。电话这头,是诚挚的谢意;电话那头,是跨越连队的战友情深。
运输连的战士考核取得好成绩,为何要感谢卫生连的骨干?
今年初,按照该场站探索建立的连队结对互帮互学机制,并根据“人员互帮、先进互学、任务互补、安全互警”原则,运输连与卫生连结成对子,李良鹏也因此拜旅自救与互救课目教练员杨杰为师。
“你的敌情意识不够,救护流程也有漏洞。”该课目本来就是李良鹏的短板弱项,果然一上手实操,就被杨杰指出问题。接下来的时间里,杨杰带着李良鹏逐一严抠动作细节,并结合他的岗位实际想定战场上的操作预案。很快,李良鹏在该课目的成绩有了明显提升。
“你帮我来我帮你,难事变得更容易;一连财富多连享,共同提升战斗力。”高兴之余,李良鹏编了几句顺口溜,为新机制点赞。
谈起建立该机制的初衷,该场站领导介绍,3年前的一次连队建设形势分析会上,他们发现各连队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各有优势短板。有的连年先进,有的却长期靠后。“造成这一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各连缺乏交流,好经验不出门,有短板没人补,导致‘两头冒尖’。”
为改变这一现状,场站党委在广泛调研后,决定构建连队结对互帮互学机制。每年初根据专业强弱、优势短板,将各连队科学配对、优势互补,一年一轮换;平时常态组织技术能手、训练尖子跨连队教学,定期开展“先进互学、弱项互教”活动;在演习演训、战备驻训等大项任务中,强化连队间人力物力相互支援;建立安全互警机制,交叉排查隐患、共筑安全底线……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资源流动起来,让优势辐射开来,把“一连经验”变成“共同财富”,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鉴、共同进步。
“换条‘赛道’,反而夺得冠军!”在该场站,运输连驾驶员兼油料加注员吴蔚旸和供应保障连油料化验员李俊杰的故事,堪称“互学共赢”的典范。
吴蔚旸曾连续两年参加集团军“运输尖兵”比武,均与荣誉失之交臂。而在场站另一边,供应保障连的李俊杰荣获2024年战区陆军油勤专业集训比武冠军。巧的是,这一年,运输连正和供应保障连结为互帮互学对子。
在一次交流中,心有不甘的吴蔚旸主动请教李俊杰:“班长,我还想拼一次,您看我该怎么办?”李俊杰发现吴蔚旸油料专业基础扎实,果断建议:“下次你参加油料专业比武吧,我帮你!”
此后数月,李俊杰倾囊相授,还特地请来“油料消防”课目骨干、二级上士杜俊科为他辅导。最终,吴蔚旸在今年集团军“油勤尖兵”比武中脱颖而出,以综合课目总分第一的成绩夺冠。
新机制的活力,远不止于个人成绩的提升,更体现在任务一线的高效协同。
某场务四站连干部曾致桓对新机制的“任务互补”大加赞赏。此前,该连受命担负直升机海上实弹射击的场区警戒、消防救援和备降场清理任务。时间紧迫、人手不足,他感到“压力山大”。
关键时刻,与之结对的兄弟连队迅速抽调兵力前来支援。大家齐心协力,高标准完成了任务。“新机制大幅提升了保障效能,更锤炼了协同作战能力。”曾致桓说。
供应保障连干部孟博则对新机制的“安全互警”感触颇深。该连点位分散、专业多样,安全管理压力较大。自从与另一个同类型连队结对后,他们学习借鉴该连抓安全管理的经验,并与之定期开展交叉检查、互查互警,将大量隐患苗头消灭在了萌芽状态。
去年,供应保障连安全形势彻底扭转,被评为旅“四铁”先进连队。“跳出自家一亩三分地,以开放互助的眼光抓管理,安全底线筑得更牢固了。”孟博说。
一连经验,多连共享;以强带弱,合力共进。该场站领导介绍,破除连队之间的建制壁垒、实现建设经验和资源高效共享,正是加快生成和提高新质战斗力的有效路径。自结对互帮互学机制推行以来,各连队建设水平显著提升,近3年已有多个连队跻身先进行列,多人在集团军以上比武中夺冠,涌现训练尖子、技术能手30余名,场站也多次受到上级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