淬火强能,锻造过硬“领头雁”
——军委政治工作部直属单位基层党支部书记培训的三个观察维度
■郑愉 任龙 解放军报记者 陈典宏
写在前面
支部强不强,关键看“班长”。基层党支部书记是党在基层的“领头雁”和“主心骨”,其能力素质直接关系到党组织功能的强弱和部队建设的根基。新时代新征程,着力锻造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党支部书记队伍,是军队党建工作的重要现实课题。
怎样把中央军委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落到实处?如何深入推进政治整训?怎样破解新时代直属单位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矛盾问题?围绕一系列现实问题,军委政治工作部以“深入推进政治整训,着力提升履职能力”为主题,科学设计培训内容,积极创新培训模式,采取理论灌输与现地教学相结合、课堂辅导与课后研讨相衔接、示范观摩与模拟演练相补充、难题会诊与交流探讨相融合等形式,组织直属单位基层党支部书记到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接受培训,努力淬炼政治坚强、能力过硬的“头雁方阵”。
党组织类型多、“一肩挑”党支部书记多、文职人员党内任职多,年龄阅历差异大、党务能力参差不齐……着眼这些现状,培训以强思想、强党性、强能力为目标,精心设置“强化政治整训”和“提升履职能力”两大板块,强化政治引领,突出整训锻造,坚持立高标准,注重实际成效,从理论武装、灵魂洗礼到实战赋能,环环相扣,系统施训,淬炼党支部书记履职必备的能力素质。
带着问题来,带着思考学,党支部书记们在这里学悟理论、提纯思想、寻求良方。学员们反映,这次培训既是一次淬火锻造的政治整训,也是一次固本培元的能力强训。
观察维度一:课程设计
夯实理论根基“压舱石”
“培塑忠诚的淬火班、砺志强能的提升班、作风形象的示范班”,是这次培训的目标和标准。
“持续学习一样技能,进而形成习惯性,化为自觉信念。”培训教学指导组组长王文莉副教授介绍,基于这个理念,在为期3周的培训中一体化设计“学、讲、研、练、考”,将全期教学设计为“强化政治整训”和“提升履职能力”两大板块,开展互动研讨式、情境沉浸式、反思辨析式、案例研究式教学,以创新的培训模式实现培养目标。
记者翻看教学方案和实践课程计划,发现内容设置令人眼前一亮:不再苛求高大全,而是重点突出政治整训锻造、党务能力提升等方面,拎出必备理论讲细讲实,拿出解难真招实策,让每一堂课都“有的放矢”。
“理论辅导、实务讲解、实操训练、难题破解、现地教学等一体化特色设计,给参训学员提供了丰盛的‘思想大餐’和实践的‘金钥匙’。”在感叹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实践指向鲜明的同时,很多学员的眼神聚焦到课程计划表上一个个授课课题:从“坚持实事求是这个马克思主义精髓”到“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深刻领悟习主席关于新时代政治建军重要论述”到“坚定不移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这些内容系统深入,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到党的创新理论,再到具体领域的重要论述,层层递进,构成了一个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学员们与专家教授探讨交流,收获了理论功底的厚实和思维创新的火花。
“这次教授们的讲解,把大道理和基层的小故事紧密结合,让我豁然开朗,党的创新理论就是破解日常难题最锐利的思想武器。”一名学员坦言,培训针对性非常强,让来自基层的党支部书记们能够听得懂、记得住,回去用得上。
理论灌输并非单向输出。专题授课后,围绕“政治工作好传统、政治干部好样子”的反思辨析会展开,学员们结合亲身经历畅谈对“好样子”的理解,反思自身差距。
“有的政治干部说起来头头是道,做起来却眼高手低,这就是知行不一!”“好样子不是喊出来的,是平时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思想的火花在碰撞中迸发,共识在交流中凝聚。
“把深化政治整训作为培训重要环节,从思想上正本清源,从政治上纠风除弊,从纲纪上严明整肃,让我们受到了警醒触动。”一名学员告诉记者,检视剖析和讨论辨析叩问灵魂,越反思越受触动,越辨析越明方向。
观察维度二:体验式教学
走好优良传统“寻根行”
秋雨中,学员们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前整齐列队。青砖红瓦的石库门建筑,庄严肃穆。这里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是伟大征程的起点。
走进纪念馆,厚重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学员们放慢脚步,凝视着一件件珍贵的文物史料,聆听讲解员深情讲述建党先驱们的峥嵘岁月。
在一件件展品前,学员们不时驻足,沉思良久。“就是在这里,一群平均年龄只有28岁的青年人,开启了救国救民的伟大探索。”聆听着讲解员的讲解,学员们看着一件件文物、一张张老照片,深切感悟革命先辈对理想信念矢志不渝的追求。
“在那么艰难的条件下,革命先辈竟能开创如此伟业。”一名学员说,“站在这里,仿佛听到百年前那群年轻人激昂的辩论声,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从哪里来’的初心,也更加清晰地意识到自己‘到哪里去’的使命担当。”
在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军队政治工作历史情境教学馆和《共产党宣言》情境教学馆开展的体验式教学,令学员印象深刻。
从三湾改编“支部建在连上”的伟大创举,到古田会议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再到长征路上政治干部“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的先锋模范作用,一段段波澜壮阔的党史军史画卷徐徐展开。
《共产党宣言》情境教学馆里,巨幅油画、浮雕和多媒体技术,生动再现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及其震撼世界的力量。学员们庄严地集体朗诵《共产党宣言》经典段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铿锵之音在展厅回荡,一种为崇高理想而奋斗的豪情在每个人心中激荡。
影视教学《回望延安》,将大家的思绪拉回了那个艰苦卓绝而又充满革命理想的年代。延安窑洞里的艰苦奋斗、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深深触动着每一位学员。
“对比革命先辈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创造的辉煌,我们今天还有什么理由不把强军事业干好?”现地教学后,有学员写下这样的心得体会。
在浙江嘉兴南湖教育基地瞻仰红船接受党性锻炼,赴“南京路上好八连”事迹展览馆现地感悟“拒腐蚀、永不沾”的作风传统……培训运用丰富的案例式、情景式教学,引导学员们在追寻红色足迹中叩问初心、汲取精神营养,提振干事创业精神状态。
历史的回望,是为了更好地前行;灵魂的洗礼,最终要落实到行动的担当。大家普遍感到,不论时代如何变化,作为战斗在思想政治工作阵地上的党支部书记,必须带头弘扬政治工作优良传统,把政治工作威力充分发挥出来。经过理论和精神的“充电赋能”,学员们迫切希望将所学所悟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金刚钻”。
观察维度三:难题会诊
开出破解难题“处方药”
“一次支委会开了两个多小时,研究了8项议题。”一名学员至今记得上任后第一次召开支委会的情景。当时,大项任务接踵而至,有些支委外出执行任务,等任务间隙大家好不容易聚齐匆匆开会,曾出现议事时间过长、久议不决等问题。
这次基层党支部书记精准化培训,让不少学员找到了解题钥匙——基层常用、履职急需、任职必备成为必修课,培训实现课堂与实践精准对接。
培训中,国防大学政治学院组织多位专家教授,围绕“党支部换届选举”“党支部委员会会议研究和决定重要事项”“党支部发展党员”“党支部组织生活会”“党支部民主评议党员”等工作基本程序和方法要领,进行了深入浅出的理论讲解,并手把手教方法。而后,培训班分班模拟演练,学员现场指问题、提建议,教员现场点评,随时指出程序不规范、发言不准确、决策不科学之处。
“这次模拟训练让我红了脸、出了汗。”参与模拟支委会的一名学员说,以前觉得开会就是个形式,现在才明白,严格的程序本身就是发扬党内民主和强化集体领导的重要内容,每一个环节都马虎不得。
“我们单位常年动态分散在外执行任务,人员难集中、时间难保证、活动难开展,党组织功能如何实现从‘形散’到‘神聚’”……一次“难题会诊”现场,书记们接连抛出多个疑问,教员现场收集问题清单。
围绕“动散条件下基层单位自主建设特点规律”“如何体系纠治防范倾向性问题”“如何预防安全事故”等议题,教员深入讲解,学员们结合自身实践,畅所欲言,既有对问题的深刻剖析,也有实践中摸索出的管用招法和“金点子”。
“这个方法好,我们可以借鉴”“我们单位也遇到过类似情况,当时是这么处理的……”会诊现场气氛热烈,新老书记之间,不同单位之间,学员和教员之间,不同思想相互交汇、引发共鸣。不少学员说,这种会诊就像“及时雨”,大家凑到一起集智攻关,思路一下开阔了,很多好点子可以直接拿来用。
此次培训充分考虑直属单位基层党支部特点,围绕党支部建设难点问题进行务实讲解、实践教学,帮助学员开阔按纲抓建视野,拉直履职尽责问号,精练支部工作招法。一名学员所在单位动散特点突出、人员类型多样,他说:“专家解疑释惑,让我明白了越是动散状态,越要提高党支部自主抓建的能力。”
越整训越纯洁,越锻造越坚强。“在这里,我们强化了政治意识,学到了真招实策,训出了作风干劲,当书记的底气更足了。”学员们纷纷表示,回到单位后,要把培训成果积极运用到岗位实践,坚决扛起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努力当好合格“领头雁”,把党支部锻造成政治坚定、能力过硬的战斗堡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