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军区某部警卫勤务中队着眼动散条件特点推出“流动教育学习包”——
教育落实“分步走” 补课补学有抓手
■魏晓草 干亚东 解放军报记者 杨明月
蔡润晗绘
“这是本周的教育学习内容,请你尽快完成补课。”
前不久,西藏军区某部警卫勤务中队一堂案例警示教育课结束后,中队干部邹宁宁将一个印有“流动教育学习包”字样的蓝色文件袋,交给刚刚下哨的一级上士孙庆川。这个文件袋中,装着教育内容要点、讨论辨析话题卡、延伸阅读材料等学习资料。
与此同时,该中队其他8个点位的公勤人员,也收到了“流动教育学习包”,他们和孙庆川一样,对照文件袋里的学习资料,第一时间完成了补课。
问及“流动教育学习包”的由来,邹宁宁告诉记者,这还得从几个月前的一次问题通报说起。
一次教育检查中,该中队因教育补课未做到全员覆盖,被通报批评。原来,这个中队外出遂行任务频繁,难以全员集中开展教育。
针对这一情况,机关展开深入调研,还发现了其他问题:炊事班每周交回的学习本上,有的沾着油渍,显然是在操作间隙仓促补记的;多名驾驶员的课后思考笔记内容雷同,疑似套用以往材料。由此可见,缺课人员未能及时补课,只好临时补笔记。
“一定要解决部队动散条件下的教育难题!”支委会上,邹宁宁组织中队干部和思想骨干集思广益。经过讨论,大家最终决定推出“流动教育学习包”,即每次集中教育结束后,由思想骨干对当期授课内容进行整合梳理,同时结合缺课人员岗位特点灵活增添有关内容,最后由文书统一下发至各班,安排干部骨干灵活利用工作任务间隙组织缺课人员补课补学。
“流动教育学习包”推出后,炊事班因忙于备餐难以集中学习的矛盾得到有效解决。每当新的“流动教育学习包”下发后,班长舒伟涛利用早餐后、午餐前的时间,组织未能按时参加教育学习的炊事员进行补课,分次完成。“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让补课不再仓促,教育效果也有了保证。”一名炊事员说。
除炊事班外,在其他岗位和点位上,利用“流动教育学习包”扩充专业知识成为官兵日常:营门警卫值班室,补课人员利用备勤间隙和倒休时间学习应急处突预案等内容;保密室里,补课人员利用工作间隙、晚点名结束等零散时间学习保密知识,分析典型案例;汽车班任务途中休息调整时,驾驶员围坐在班长身边,聚焦讨论辨析话题卡上的话题,分享认识体会……“流动教育学习包”有效调动了中队官兵的学习积极性,缺课人员补学质效也有了明显提升。
但是,“流动教育学习包”下发后,新的问题再次出现:一次,某班班长打开文件袋发现,学习资料中只有集中教育内容,缺少辅导材料。
该中队随即研究制订改进方案,将学习包里原来的胶装学习本改为活页装订学习本,方便添加临时性教育内容。同时,他们还精心遴选军队学习教育类客户端优质文章,点对点推送给官兵。这样一来,既保证了教育的时效性,也解决了优质教育资源缺乏的问题。
前不久,上级组织军士选晋考核。该中队二级上士田光春的专业知识测试成绩从之前自测的62分跃至98分,成功选晋一级上士。“得益于中队推送的学习材料,我补齐了自己专业上的短板。”田光春告诉记者。
教育落实“分步走”,补课补学有抓手。“流动教育学习包”推出以来,有效破解了工学矛盾,实现了任务与学习两不误、双促进。据了解,该中队还建立了“流动教育学习包”动态更新机制,指定专人及时补充学习内容,确保教育紧跟形势发展和任务需要。
如今,“流动教育学习包”不仅成为该中队官兵加强理论武装的“掌中宝”,更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大家的政治素养和使命意识,推动教育学习成果向备战打仗聚焦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