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务标兵”被通报批评之后
■岳小林 王 珍
高原秋晨,阳光透过窗户照进火箭军某旅某营宿舍,重新夺回“内务标兵”的上等兵小张,正在为战友们讲授内务整理技巧。看着这一幕,该营俞教导员很是欣慰。
入伍半年来,小张多次被评为全营“内务标兵”。平时,他十分热心,经常指导战友整理内务。在小张的带动下,他所在班的内务水平一直排在全营前列。
然而,就在上个月的内务检查中,小张意外被营里通报批评。这是为何?俞教导员找到值班员了解情况。
原来,营里规定,每个节假日最后一天下午全员须集中开展大扫除。但小张提前一天就将分管的走廊卫生区打扫完毕。次日下午,看到卫生区还是干干净净,小张便决定趁这个时间梳理一下上午的值班情况,并征得班长同意。但是,当天营里组织内务检查时,骨干们认为小张没有参加集体劳动,态度存在问题,应当予以通报批评。
小张对此事难以理解:明明自己已经把卫生区打扫干净了,为何还要被通报?从那天起,内心受挫的小张,工作训练劲头明显下降。
为了给小张一个合理解释,俞教导员将这件事带到了营务会上,组织大家讨论。一些同志说,小张未按规定参加集体大扫除,缺乏纪律意识;另一些同志认为,既然有人提前高质量完成任务,就没必要再为了打扫而打扫……“小张的做法没有错!”在你一言我一语中,大家的看法逐渐趋于一致:评判工作的好坏,既要看过程,更要看实际完成效果,不能被形式“牵着走”。
受此启发,会后俞教导员组织干部骨干梳理现有工作,精简其中不必要的流程环节,将结果导向纳入干部骨干考核评价。同时,建立官兵参与决策机制,每月组织召开一次务实建言会,明确以是否解决实际问题、是否提升练兵质效、是否满足官兵需求为评价标准,邀请不同层级、不同岗位官兵讲评全营工作。
随着工作方法的转变,该营很快气象一新——训练场上,官兵们没有熬时间凑强度,而是主动结合自身短板调整训练重点,干部骨干根据战士体能差异制订“个性化训练清单”;装备库房里,战士们不再机械对照维修保养步骤表重复“打卡”,而是结合装备使用频率和损耗情况进行优化,既减掉了冗余的流程,又让装备得到及时养护。
在此过程中,小张也受益良多。不仅在之后的内务评比中重新进入标兵行列,还主动查摆纠正了自己在平时工作训练中的一些不良习惯。“下一次,我要争取评上‘训练标兵’!”小张充满自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