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掉“急性子”,有了“老兵样”
■第76集团军某旅某连下士 劳国奇
前不久,上级组织连战术训练,连长指定我带领一支小分队担负迂回穿插任务。在双方攻防陷入胶着之际,我仔细分析研判战场形势,带着大家从山谷间直插“敌”指挥所,协助连队取得对抗胜利。
“劳国奇沉着冷静、判断准确,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复盘会上,连长对我提出表扬,战友们也为我点赞。
其实,此前战友们对我印象很一般。因为我是个“急性子”,大家总觉得我做事不够稳重。去年,排里组织“战友揭短会”,轮到讲评我时,很多都是“遇事沉不住气、容易急躁”“性格偏执、听不进他人意见”这样的评语。当时,我虽然感到有些难为情,但心里并不服气。
改变,始于一次任务。那天,排长安排我出公差,并叮嘱我先去库房看看工作量大小,再决定派几个人。“来回跑不嫌折腾吗?”料定是从库房里往外搬物资,我没多考虑,就叫上两名战友急急忙忙出发了。
来到库房后,看着堆满一屋子的物资,我傻了眼。“要不再叫几个人吧,不然我们负担太重了。”一名战友向我提议。碍于面子,我不耐烦地回答道:“有这叫人帮忙的工夫,物资都搬完了,还是抓紧干活吧!”于是,我便带着他俩开始一趟趟搬运。
“这么大的工作量,偏要3个人干”“整整一上午忙不停,也没时间休息一下”……完成任务返回连队途中,大家都累得筋疲力尽,有战友开始抱怨。
那天晚上,得知这一情况,排长找到我。他并未直接批评,而是心平气和地讲道理:“我能理解你想尽快完成任务的心情,但老兵要有老兵的样子,遇事要结合实际情况,先想好解决办法再作决定,不能盲目蛮干、钻‘牛角尖’。”
听完排长的话,我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每次遇到事情,我都会按照排长的叮嘱,先冷静思考,有意磨磨自己的“急性子”。
上个月,连长让我组织骨干向兄弟单位演示某进攻战术。受领任务后,我结合老班长的建议,认真挑选了几名示范兵,并根据他们的能力特点和演示任务具体要求,制订出详细的实操计划,带着他们一起训练、推演。演示当天,我们的优异表现受到兄弟连队官兵一致肯定。
“劳国奇成熟多了,现在像一个老兵了”“是啊,不像以前那样毛毛躁躁了”……听到战友的评价,我心中暗喜。
从那以后,我更加注重打磨自己的心性,同时我知道,凡事欲速则不达,“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只有稳住心神、克服急躁情绪,才能从容应对、稳中取胜。
(庞涛、张丙育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