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
■邓艳平
从西柏坡到香山,再到北京城,每一个红色足迹都见证着中国共产党人改天换地建立新中国的不凡历程。
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从西柏坡出发“进京赶考”,25日进驻北京香山。从这时起到新中国成立,北京香山成为党中央所在地。
虽然只有半年时间,但这里是我们党领导解放战争走向全国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的总指挥部,是中国革命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的重要标志,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刚入住香山双清别墅,奔波忙碌了一整天的毛泽东,看到卧室里放着一张弹簧床。这是以前的主人留下的。他马上示意工作人员撤走弹簧床,换上木板床。
毛泽东还给身边的工作人员定下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凡是他用的东西不得随意换新的,要换必须经他批准。6月的一天,毛泽东会见民盟创始人张澜之前,特意让卫士长李银桥给他找一件好衣服。谁知李银桥翻了半天,发现没有一件衣服不带补丁。他无奈地说:“主席,咱们真是穷秀才进京赶考,一件好衣服都没有。”毛泽东说:“历来纨绔子弟考不出好成绩。安贫者能成事,嚼得菜根百事可做。衣服有补丁不要紧,整齐干净就行。”就这样,他穿着带补丁的衣服,同张澜等爱国民主人士共商国是,谈论创建新中国诸多事宜。
“南京:4月23日;杭州:5月3日;武汉:5月17日;西安:5月20日;南昌:5月22日;上海:5月27日……”香山革命纪念馆展厅内,一幅渡江战役后全国各大城市解放时间表,再现了人民解放军摧枯拉朽、所向披靡的胜利进军过程。
1949年4月25日,毛泽东、朱德签署发布人民解放军总部布告,即“约法八章”。5月16日,毛泽东又起草并发布《关于入城部队遵守城市纪律的指示》,强调一切入城部队和接管城市的人员,须仿照我军进入平、津的榜样,切实遵守入城纪律。其中规定,军队在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中等城市驻扎时,“不得借住或租住民房”,以免引起城市居民的不便和不利。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当上海市民推开家门时,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蒙蒙细雨中,马路两侧的屋檐下,一排排解放军战士抱着枪,和衣而卧。当时美国合众社的报道写道:“中共军队军纪优良,行止有节,礼貌周到……虽然有许多大厦是大开着,可以用来做军营,而中共军队仍睡在人行道上……”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1949年5月,南京解放不久,毛泽东与柳亚子先生同游颐和园,柳亚子感慨地说:“我们没想到胜利会这么快,不知道毛主席用的是什么妙计?”毛泽东哈哈一笑,回答说:“没什么妙计,如果有的话,人民的支持就是最大的妙计。”
10月1日,开国大典。当30万各界群众在天安门广场高呼“毛主席万岁”的时候,城楼上的毛泽东脱下帽子,久久致意:“人民万岁!”
香山是中国共产党人“进京赶考”的首站。这场“考试”至今还没有结束,“赶考”依然在路上。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习主席在视察北京香山革命纪念地时强调,我们缅怀这段历史,就是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赶考”的清醒和坚定答好新时代的答卷。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今天,我们回顾“为新中国奠基”的历史伟业,重温老一辈革命家的初心、情怀和本色,在解答新时代考卷的征程上,也要以居安思危的清醒认识、坚如磐石的战略定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力攻坚、奋斗强军,继续在这场历史性考试中经受考验,续写更辉煌的“赶考”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