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谈起边疆,人们常会想到一望无际的雪域、戈壁、草原,以及“一天经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壮阔与多变;想到雄鹰高飞、雪莲绽放、琴声悠扬,还有空旷夜空中的星;想到界碑上的红、守哨的苦,和“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热血忠诚。
治国必治边,强国必强边。无论条件多艰苦、环境多恶劣,总有信念坚定、敢于担当的军人扎根边疆、建功边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文职人员奔赴边疆,开展装备试验、代职锻炼、授课辅导等。这里的广阔天地,蒸腾着他们洒下的汗水,记录着他们奋斗的青春。本期,我们随几名文职人员的脚步来到西北边疆,感受他们的家国情怀、强军担当。
戈壁风沙起 奋进脚步急
——陆军某基地文职人员执行外场任务掠影
■赵春辉 田 源
虽已入秋,西北大漠阳光依然强烈。风裹挟着沙尘迎面扑来,让人睁不开眼、喘不过气。
这里是陆军某基地执行外场任务的阵地——强烈的风沙和紫外线,是官兵和文职人员来这里面对的第一场考验。
文职人员任金尧钻进通信车底部,进行调试检测。燃油泵“嗡嗡”震耳,机油味钻进鼻腔,脸上的汗水随着动作不时滑落,迷彩服早被洇透黏在身上……他顾不上这些,在狭小的空间里认真操作。
并排停放的另一辆通信车内,第一次到高原执行任务的文职人员石丰瑞正对着显示屏调试参数,指尖在被晒得发烫的键盘上快速敲击。偶尔抬眼,从车窗能瞥见任金尧半个身子探进车底,露在外面的部分覆了层细沙。
“小石,帮我拿个平头螺丝刀!”“咋还没拿来?”几声呼喊,无人应答。任金尧从车底钻出,拍了拍车窗,石丰瑞这才注意到。
工作刚结束,远处天际翻涌起一团土黄色的浊浪,风势骤然变猛,沙砾打在车体上发出噼里啪啦的脆响。
沙尘暴又来了。二人赶紧收拾好设备,随队伍返回营区休整。
返程途中,石丰瑞闷不吭声,额头抵着车窗,鼻梁上新增了一道明显的晒痕。任金尧觉得他有些不对劲:“今天工作咋有些分心?如果有烦心事可以和我说说。咱们在外执行任务,既要在工作上互相支持,也要在生活上互相关心。”
“我姐结婚了。”石丰瑞语气低落,“从小父母不在我们身边,一直是我姐照顾我,可我执行任务没法回去参加她的婚礼。”
任金尧听着,不由想到自己的新婚妻子。自己办完婚礼没多久就“出征”西北,归期未定,但妻子没半句埋怨。“爱我们的人会理解我们的。现在咱们专心工作,争取干出个样子来,让家人为我们骄傲,等回去了再好好陪伴他们。”任金尧低声安慰。
“没被沙尘暴糊脸吧?今天调试效果咋样?”外场试验队负责人靳朝旭坐到他们旁边,语气里透着关切。石丰瑞注意到,靳朝旭手上拿着个帆布包,眼熟得很。“知道你姐结婚,你走不开。提前和你姐联系了一下,这是她寄过来的,让我们给你个惊喜。”靳朝旭说。
石丰瑞赶紧打开,里面是几盒喜糖,一条用来防风沙的围巾,还有一张姐姐的婚纱照。照片背后,熟悉的字迹映入眼帘:家里炕头总热着,你守好你的沙梁子。石丰瑞给大家分了糖,自己也塞了块奶糖进嘴,脸上有了笑模样。
第二天,石丰瑞恢复了干劲,还主动申请到海拔更高的点位执行任务。一次沙尘暴刚过,某设备发生故障,指挥部的指令传不过来,几名操作手十分着急。石丰瑞沉着应对,火速检查线路和数据库,几分钟便解决这一问题。
“我们在艰苦地区执行任务,动力来自使命的召唤、组织的温暖。”石丰瑞说,基地每年都会承接许多重要外场任务,周期长、环境差、条件苦,可无论官兵还是文职人员,没有一人畏难退缩。
近年来,该基地常态组织“典型在身边”事迹分享会,邀请陆军“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标兵冷雪冰等先进典型走上讲台,讲述在高原戈壁奋斗攻坚的心路历程。他们还为在急难险重任务中表现突出的官兵和文职人员制订“攻坚成长手册”,记录任务中的突破与收获。
官兵和文职人员在外执行任务期间,基地为亲属开通就医“绿色通道”,安排保障专员一对一协助对接医院、跟进诊疗流程;组建“流动保障轻骑队”,定期奔赴分散的高原外场点位,检修生活设施、提供物资保障……“组织的关怀,更坚定了我用脚步丈量使命、用奋斗耕耘人生的信念。”石丰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