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枣红了
■王雁翔
一
正午的训练场上一派静谧。身高一米八零,体形精瘦的吐鲁番军分区某部中士李纪龙,静静地坐在训练场边枝叶灰绿的沙枣树下。他的目光穿过训练场,望向苍茫的戈壁,似远眺,又像深思。
沙枣树上一串串青白色沙枣,已悄然泛出淡淡的红晕。
两个月前,他顺利通过优秀士兵保送入学考核、体检,全连官兵一片欢呼雀跃,热闹如过节,都为他自豪。他的心被一种无法言语的幸福与温暖簇拥着。
然而,欢欣与他擦肩而过。昨天,他得知自己未能通过最终选拔,入学失利。战友们真诚的安慰、鼓励,在胸膛里如暖流奔涌,让他差点落泪。
李纪龙平静地说:“能在连队跟大家一起拼搏成长,就很幸福。”
他坐在树荫里,眼神笃定,似乎失落与温暖,已教会了他平静和坦然。
二
时间流逝。几年时光只是人生长河里短暂的一瞬,会溅起怎样的波澜?
2019年秋天,李纪龙决定参军,父亲有些不舍,劝他先上完大学。父子俩甚至为此发生些许不快。
“我是独生子,记忆里父母总是对我呵护有加,把所有的爱都默默给了我,而我懵懂无知,贪玩,叛逆,常惹他们伤心。”他的声音听上去略显沙哑。
2021年初夏,他从训练场下来,给家里打电话,和母亲聊了一阵,想跟父亲说几句话。母亲说:“你爸身体不舒服,休息了。”
参军后,他和父亲通电话的次数不多。入伍的前半年,父亲常主动跟他视频、电话,后来他几次打电话过去,父亲不接,回信总说自己正在忙,家里一切都好,让他安心在部队工作,没事少打电话。
“我爸哪里不舒服?”他心里隐隐觉得不对劲,反复追问之下,母亲告诉他,父亲已去世近一个月。
他眼前一黑,像被人在后脑勺上冷不丁敲了一闷棍。
连队立即报批5天假,让他赶紧回家看看母亲。
回到家他才知道,自己入伍半年的时候,父亲就查出了肠癌。怕影响他在部队工作,父母一直对他守口如瓶。
“我高中是体育特长生,但除了跑步,体能并不好,新兵下连时单双杠、投弹等几个课目都不及格。随后,列兵时在战友们帮助下,我的体能课目都达到了优秀。”他抬头望着蔚蓝天空说,“以前在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啥事都不操心。到部队后,我从战友们身上懂得了怎样做人做事,也渐渐明白了军人的使命与担当,感觉自己忽然长大、懂事了,遗憾的是,我爸没能看到我的成长。”
三
时间继续流逝。
怀着悲痛回到连队,李纪龙仍坚持参加了比武,但没拿到任何名次。
“比武有名额限制,我第一次代表连队参赛,没拿到名次心里挺愧疚,干工作也不在状态。那年义务兵服役期满,我想退伍回家。战友们都鼓励我留队选晋下士。”他盯着脚上磨损得发白的作战靴说。
新兵时就带他的班长陈平找他聊天,说别有压力,战友们都理解你心里的痛,静下心来想想,你要什么,有什么,该怎样去做。
在那个寒冷的傍晚,李纪龙和班长聊完天,一个人坐在连队器械训练场,在心里一遍遍想班长和战友们一路帮自己成长的点点滴滴,想父亲去世后连队官兵像亲兄弟一样跟他一次次长谈,想父母瞒着困难和病痛,不就是希望他在部队安心当一个好兵吗……
走出悲痛与失落后,他又全身心投入训练之中。
这年年底,连队组建冬训尖子队,刚选晋下士担任副班长的李纪龙,主动请缨进入尖子队。
在正常野战装具和背囊基础上,他跟老兵们一样,负重10公斤沙背心和2.5公斤沙绑腿,每天跑两趟3公里武装越野和400米障碍。
3个月后,他手榴弹投掷出55米,综合成绩冲到了尖子队前列。
2022年初夏,李纪龙参加了军分区比武,不料比武前一晚,被战友不慎洒落的开水烫伤了脚背。他用凉水冲了冲,感觉不是很疼,便没放在心上。
早晨起来,右脚背上起了几个蚕豆大的水泡。他用针刺破,又在上面垫了一块敷料,然后穿上作战靴,冲进了“15公里单兵连贯作业”赛场。
顶着40多摄氏度高温,李纪龙负重40公斤,一路奔袭连续完成11个实战化课目。冲到终点,脚背上的敷料像长在了皮肤上,他咬牙一揭,鲜血渗了出来。
这次比武,他夺得“15公里单兵连贯作业”第一名,“武装3公里越野”第二名,当年荣立三等功。
2023年1月,带完新兵回连队后,他被任命为班长。刚收拾好床铺,突然接到电话,母亲说:“我身上没力气,起不了床……”
“当时许多官兵都没休假。连队立即安排我提前休假,回家照顾母亲。”他鼻头翕动,竭力不让泪水溢出眼眶。
去医院检查,母亲已经多器官衰竭。李纪龙精心守护在病床前,医院专家全力救治,但母亲还是走了。军分区领导协调当地人武部,并派连队干部赶过去帮他一起料理了母亲后事。
父亲走了,母亲也走了。
在无限悲痛里,他突然茫然无措。
“以后,军营就是我的家,战友就是我的亲人。”在空荡荡的家里,在无限沉重、悲伤与孤独里,他在喉咙更深的地方这样回答自己。
在寂静、沉默、泪水里,在难熬的疼痛里,他为母亲过了头七,就提前归队了。
四
时间没有停止。
“人生无常,别太悲伤,今后我就是你的弟弟,我们就是一家人。”“纪龙,父母不在了,还有我们,全连官兵都是你的亲人”……连队官兵一句句安慰、鼓励,像寒冬里的阳光与炉火,让李纪龙的心在悲痛与温暖里起伏。
“我归队第二天,军分区首长赶到连队来看我,跟我聊了一个多小时,当时我有些拘谨、恍惚,许多话都不记得了,就记住了一句话。”他红着眼睛说。
“什么话?”
“首长说,你在部队好好成长,就是对父母最好的告慰。”他转脸看着我说,“当时爸治病欠下6万多元外债,后来母亲又重病住院,我还没来得及还清,连队为我申请了困难家庭补助,又让排长带着我回去办理房屋过户……”
尽管军营生活的磨炼教会了他坚强,但想起这些炽热的爱,他的泪水还是掉了下来。
他以最好的姿态开始冲锋。
“15公里单兵连贯作业”被官兵誉为比武里“最艰难的项目”,不只是10多个实战化课目每年会变动,还有负重、戈壁荒原炉火般的高温,以及实战环境下的连续战斗,那是战斗体能与技能的双重极限考验。
“一张地图,一个指北针,要在实地找到地图上的坐标并不容易。地图是平面的,距离是直线,实地则是起伏光秃的戈壁荒原,视野里没有任何参照。地图上有一点误差,现地坐标就会偏几十米。”说这话时,他的眸子里闪着兴奋的亮光。
这年,他在这项“最艰难的项目”比武中再次勇夺第一,荣立二等功。
去年比武,他继续跟这个“最艰难的项目”较劲,并带着全班向“乘车连贯作业”项目冲锋。
“乘车连贯作业”,由一名排长担任指挥员,他带全班连续完成10个实战课目。
“班集体参赛与个人不同。个人比武把自身技能发挥到极致就好,集体拼得是协同,需要每名战斗成员密切配合,关键时刻互相补位。一个班集体,像人的手指,各有短长,一个战友有短板弱项,会直接影响班集体成绩。”他说,“10个课目连贯作业,最后1公里徒步追击,最考验人的体能。”
赛场如战场,没有全力以赴的忘我备战,沙场就无胜可言。
负重长距离训练,李纪龙结合自己的沙场经验,将负重从20公斤增至30公斤,距离从5公里延长到10公里。他说,这个负重与距离,不仅符合战友身体耐受度,也能适应赛场强度。
两个月后,他首次以班长身份带着全班战友沙场突击。没想到,一上场实弹射击课目就出了问题,一名战友因为紧张,未命中目标,一下被扣掉60分。
他知道,只有后边所有课目全部优秀,才有希望挽回败局。他现场组织讨论,分析原因,鼓励大家放下压力,避免失误,按平时训练正常发挥。
最终,全班密切协同,转败为胜,夺得这个比武项目第1名,荣立集体三等功。
而他自己,在“15公里单兵连贯作业”比武项目中,再次勇夺第一名,当年又荣立三等功。
五
时间不舍昼夜,继续向前。
“军营给了我奋进和沉着面对困境的力量,让我挺过了失去双亲的打击,也让我懂得了怎样奋斗、成长。”说着,他站起来,身体绷得笔直,又仰脸望向头顶的沙枣树。
我也抬头看树,一串串繁密的小果,用不了多久就该红透了。我心里忽然起了波澜,觉得他的人生就像眼前蓬勃的沙枣树,不管经历怎样的风刀霜剑,春天都会准时绽放满树米粒似的繁花,冬来繁叶落尽,收拢枝干,那熟透的红宝石似的沙枣,在风雪里却不落,会在枝上红彤彤地一直闪烁到来年。
起风了,繁盛的树冠摇曳,枝叶哗哗,似时间,亦响如远处雪山峡谷里的河流,雪融水一日一寸磅礴,一路奔腾,蜿蜒向前。时间是一条河流,人生也是一条河流,每个生命都在天地间向前流淌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