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通则战场胜
——怎么看推动我军网络信息体系建设跨越发展
现代战争中,制信息权是赢得战争胜利的关键。只有充分认清网络信息体系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加快把网络信息体系建设和服务支撑备战打仗能力搞上去,才能高质量推动体系作战能力加速提升,赢得未来战争主动。
为什么说网络信息体系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作用空前凸显
现代战争中,体系较量更加凸显,网络信息领域的对抗贯穿全程、渗透全域、影响全局。可以说,网络信息体系是体系作战能力的核心支撑,没有强大的网络信息体系,就不可能有强大的联合作战体系,就很难打胜仗,甚至打不了仗。
谁掌握了信息优势,谁就掌握了战场主动,这是战争实践得出的不变法则。对信息通信在战场中的作用,毛泽东同志曾形象比喻说,“和蒋介石打仗,我们是玻璃杯押宝,看得准,赢得了”。这个“玻璃杯”指的就是无线电通信。四渡赤水期间,无线电通信大显神威,帮助红军严密监视敌军一举一动,准确传达作战指令,仅中革军委电台1分队就收发电报几百份,有力保障了高效指挥、机动作战,为红军赢得了时间和空间主动。解放战争时期,无线电紧密连接起党中央与各解放区、各部队,人民解放军牢牢掌握着战场信息主导权。只有拥有强大的信息能力,一支军队才能做到耳聪目明、反应敏捷、料敌先机,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战争形态加速向信息化智能化战争演变,网络信息体系成为联合作战体系的“神经系统”。随着战争全域性、联动性、时敏性、复杂性大幅提升,加强以信息系统为基础的作战体系建设、谋求体系作战优势,已成为各国军队战斗力建设的核心。美军将“联合全域指挥控制”升级为“联盟联合全域指挥控制”,目的就是通过网络信息体系把作战平台、资源及盟友联通起来,提升信息共享和快速决策能力。俄军大力打造“军队统一信息空间”,建立网络化指挥控制系统,实现全军指挥、通信、侦察、火力、保障等要素的有效协同。在现代战争中,攻击敌方的网络信息系统是打破其作战体系的突破点,信息的获取与反获取、利用与反利用,成为战场争夺的焦点所在。
智能、无人等新技术新手段广泛用于实战,网络信息体系已经成为新兴技术手段运用的基础支撑。信息化是智能化的基础,没有信息化提供的海量数据和充足算力,智能化就“智”不起来。未来一体化联合作战,网络化、无人化、隐身化、智能化趋势更加明显,网络战、太空战、电磁频谱战、算法战等新型作战方式不断产生。只有融合建强网络信息体系,使新技术新手段形成集聚效应,才能更好实现信息实时共享、资源即时聚优、力量适时调配,加快提升新质战斗力。
为什么说网络信息体系是一个复杂巨系统
复杂巨系统,具有规模庞大、种类繁多、层次多样、动态开放等特征。网络信息体系也是一个复杂巨系统,网络中心、信息主导、体系支撑是其主要特征。
网络中心,就是以网络为核心架构,通过“一张网”把信息、人员、装备等链接贯通起来,实现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和高效协作。离开了这张网,所有的作战要素就如同一盘散沙,再强大的武器也会像肌肉发达、神经瘫痪的巨人一样,空有力量却难以发挥作用。网络信息体系涵盖了陆、海、空、天、电、网等多个战场空间的各种侦察探测、指挥控制和打击防御系统,通过网络中心将分散在各处的作战平台以及各级指挥机构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构成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
信息主导,表现在信息已成为比物质、能量更为关键的社会资源,是驱动经济、社会、军事等各领域发展的核心要素。现代战争制胜关键已经从争夺制陆权、制空权转向争夺制信息权,信息优势决定战场透明度与决策效率,制信息权主导战场制权,信息流控制物质流、能量流。现代战争中,战场信息体量呈指数级增长。有人测算过,一次分队级的作战行动,陆基、空基、天基等全方位侦察情报系统,运转一天就会产生近60TB的数据。网络信息体系就是要将这些海量信息收集好、处理好、运用好,以信息高效流转主导联合作战各环节,推动信息优势快速转化为制胜优势。
体系支撑,是指通过系统化的结构、机制和资源整合,构建一个安全可靠的战场“数字大脑”,协调各要素间相互作用,促进联合作战体系能力持续提升。网络信息体系是多系统的“集合体”,在体系支撑下,产生“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涌现效应。作为一个复杂巨系统,网络信息体系的基础支撑层、资源要素层、网络互联层、服务供给层、能力生成层等,既独立运行,又相互影响,它们在有机协同中支撑着作战体系的高效运转。一些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非常重视体系支撑作用的发挥,比如,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被称为“万人一杆枪”的事业,由航天员、空间应用、载人飞船、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通信、着陆场、空间站等系统组成,而且每个系统又包含众多子系统。这些系统共同构成一个规模宏大、高度集成、协同联动的大体系,有力支撑了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创造了30余年全胜的辉煌成绩。
如何加速推动信息力向战斗力转化
战时一条电话线,平时一张通信网,彰显信息力连着战斗力。2025年1月,西藏定日抗震救灾中,驻藏某部官兵火速驰援灾区,在海拔4400多米的高原,靠人工作业完成近千米的地埋光缆敷设,争分夺秒打通“通信生命线”,以顺畅高效的指挥确保了抗震救灾任务的顺利完成。现在,网络、数据、算法等信息因子广泛渗透,更加需要加快网络信息体系建设,以强大信息力催生新质战斗力。
搭建好网络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这个大基座。走进雄安新区,许多人都感叹这座城市超前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海绵绿地、智能路灯、生态停车场、人脸识别无人超市等智能应用随处可见。而这些功能得以实现的背后,则是被称为“雄安之眼”的雄安城市计算中心,它集中承载着先进的边缘计算、超级计算、云计算设施,成为城市的“智慧引擎”。信息基础设施是支撑信息力、生成战斗力的基本依托,是体系之“基石”。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军网络信息体系基础设施建设迈出重要步伐,支持指挥、支援行动的信息主导作用不断增强。但也要看到,全军共用的网信基座建设还有一定不足,“量”的叠加多,“质”的跃升少,独立设计、分散建设、自成体系的情况仍然存在。必须加快打造符合联合作战需要的网络信息体系大基座,通过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和自下而上的综合集成,把庞杂、臃肿的各类“网云”集成起来,把“小而全”的自建系统融合进来,把彼此割裂的网络系统跨域打通,闭合信息环路,从根本上形成网信体系整体优势。
让数据资源动起来、活起来。在某试训部队的对抗训练场上,一批“神秘”的身影十分活跃。他们有的将演训过程中各类任务数据、基础数据、动态数据进行采集更新,有的将不同来源、不同用途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编辑,有的则利用数据推演系统组织对抗过程复盘评估。这就是近年来为适应现代战争需求而出现的“数据师”队伍。信息化智能化时代,数据作为基础性资源,正加速融入军队作战运用、军事训练、战略管理、装备建设等各个环节,成为新的作战要素和战斗力建设的新动能。谁能获取更多数据,谁就能掌握主导战场的先机;谁能掌控数据资源,谁就能解锁战争制胜之门。这要求我们必须强化数据意识,突出加强作战数据采集、挖掘、利用,加大数据统合共享力度,创新数据建设管理,推动作战体系整体升级。
强固网络信息安全防护。2024年8月,中国国产游戏大作《黑神话:悟空》一经上线便引发全球热潮,玩家数量不断创下新高。但就在游戏热度持续攀升之际,游戏平台却因遭遇来自境外的高强度网络攻击而一度陷入崩溃,其攻击频次、组织规模、火力之猛极为罕见。有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网络攻击数量同比增长了44%,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网络攻击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对军队来说更是如此。网络防不住,信息体系就可能出现堵点断点,甚至全面崩塌。网络信息体系集成度越高,安全防护要求就越高。必须高度重视安全防护,运用先进理念和技术搞好防护体系设计,加强实战化对抗性检验,提高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入网用网行为管控和极端条件下抗毁顽存能力,确保网络信息体系安全托底。
(执笔:刘杨钺、王涛、柳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