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78集团军某旅引导官兵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投入各项工作——
上级改作风 基层见新风
■铁彦男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张光轩

该旅任务分队官兵训练间隙开展战术研讨。刘成祥 摄
“迎检不遮不掩、实事求是,让我们精准掌握了部队建设的真实底数。”日前,上级工作组到第78集团军某旅检查工作,该旅求真务实迎接检查的做法,受到上级工作组好评。
起初,得知上级工作组即将到旅里检查工作的消息,该旅作训科韩参谋的第一反应是:抓紧查找工作漏洞,尽量让上级工作组“看亮点”。
令韩参谋没想到的是,工作协调会上,他和机关其他同志提出的“机关借用基层分队战备包迎检”“重点安排先进连队接受检查”等建议,当场遭到旅领导否决。参会旅领导态度鲜明:平时什么样,迎检时就什么样。上级工作组检查的初衷是指导工作、纠偏正向,以真实状态迎检有利于部队长远发展。
上级工作组如期来队。面对检查,该旅无论机关还是分队“日常干啥就干啥”,训练和工作节奏丝毫不乱;工作组听取意见时,官兵发言实事求是、有一说一……
“部队发展建设是一项体系工程,必须遵循客观规律,把实事求是贯穿全过程。”该旅一位领导坦言,实事求是一定程度上意味着要“亮丑”,但直面问题、解决问题,比回避问题、掩盖问题更能促进部队全面建设。
谈及这一理念的转变,这位领导讲起此前的一段经历。
一次迎检,该旅机关部门精心设置路线,提前发出迎检通知,在卫生、内务等方面对基层分队提出不少与检查内容无关的要求。检查当天一大早,“迎检路线”上的连队组织官兵提前半小时起床打扫卫生、整理内务,基层正常战备秩序受到干扰。上级工作组发现这一现象后,提出了严肃批评。
无独有偶。该旅一名干部到一个先进连队任主官后,得知机关调研组计划到连队蹲点,便提前精心设计“迎检方案”,结果迎检内容光鲜亮丽,日常工作却接连“掉链子”。
该旅党委一班人就这类现象深入讨论感到,问题根源是少数官兵政绩观错位,人为掩盖问题,工作看似“卖力”,实质却是弄虚作假,丢掉了实事求是的好传统。
为此,该旅刀口向内,制订推行“抓建基层36条措施”,设置“基层建议奖”。旅领导在全旅交班会上郑重强调:凡是向机关提出合理意见、为连队建设提出“金点子”的官兵,优先列为年度表彰对象;发现文过饰非、凌空蹈虚者,严肃问责。
“领导愿听真话,官兵才能放下包袱讲真话。”该旅组织科高科长告诉记者,“抓建基层36条措施”实行后,基层连队主动上报各类问题百余条,其中30余条意见建议经过研究论证,成为连队抓建新举措,10余名官兵因提出“金点子”受到表扬。
同时,该旅深入开展“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群众性大讨论,组织官兵学习我党我军坚持实事求是的光荣传统,教育引导官兵按客观规律办事,进一步树立求真务实的导向。
前段时间,该旅作训科张参谋在某连调研时发现,新上任的周连长训练抓得很紧,但官兵训练积极性不高、成绩提升不明显。
张参谋深入摸排后发现,周连长在军事训练上有些急于求成,将其在原单位推行的训练方法“照搬”到该连队。然而,因两个连队官兵基础各异,拔苗助长式的组训思路导致官兵训练积极性受挫。
“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方法科学,才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党支部会上,张参谋一针见血指出问题,周连长诚恳认账领账。此后,他针对性调整组训模式。
一段时间后,该连官兵训练成绩逐步提升,连队整体成绩在季度训练考核中排名全营第一。谈起这段经历,周连长深有体会地说:“实事求是的前提是把情况摸准、把措施定实。只有摸清了实情,改进工作才能找准方向。”
“闻过则改”是实事求是,“敢于创新”也是实事求是。
今年初,该旅组织一场训练观摩会,演示内容涵盖部分无人作战力量,需要一名专业负责人牵头组训。然而,旅里缺少专业骨干人才。经过细致摸排,从相关专业毕业的大学生新兵梁爽进入旅领导视野。这名新兵不仅理论基础扎实,专业训练成绩也很过硬。
然而,一次任务碰头会上,有官兵提出质疑:观摩会是单位重点工作,选一名新兵当“教头”没有先例,出了问题怎么办?
“有没有先例跟能不能办成事是两码事,专业的事就应交给专业的人干。”该旅一位领导指出,专业上的短板无法用资历弥补,忽视客观规律,就是违背实事求是。果然,训练观摩会上,梁爽凭借出色的专业能力,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认可。
如今,该旅在部队建设各项工作中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提拔使用干部注重听取群众意见,再进行考核;改变过去凭经验评估演训成果的做法,利用科技手段进行数字化评估,挤掉人情“水分”;大项工程决策前进行专业评估,从源头上避免盲目决策。上级改作风,基层见实效。一系列实打实的举措,助力官兵把全部精力向打仗聚焦、全部工作向打仗用劲,推动部队全面建设迈上新台阶。

《寻乌调查》与实事求是

1929年1月,红四军主力向赣南闽西进军。经过一年多时间,巩固扩大了红色区域,发展壮大了革命力量。但在这一时期,党内出现了漠视调查研究、不愿了解实际情况,而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革命经验教条化的严重现象,因此造成不应有的损失。这使毛泽东同志深感忧虑。
1930年上半年,红军取得攻占大余、南雄、信丰、安远等县城的胜利。5月4日,毛泽东同志率红四军二纵队来到寻乌县城,在中共寻乌县委书记古柏的陪同下,徒步对县城进行详细考察,并一连召开了10多天的调查会,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诸如该县各类物产的产量、价格,县城各业人员数量、比例,各商铺经营品种、收入,各地农民分了多少土地、收入怎样,各类人群的政治态度等,他都了解得一清二楚。同月,他根据这次调查和以往实际调查的切身体会,写下了《反对本本主义》(原名《调查工作》),鲜明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反对本本主义”等著名论断。
寻乌调查,对于毛泽东同志关于调查研究思想的系统形成和发展,对于他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确立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根据这次调查情况写成的8万多字的《寻乌调查》,是毛泽东同志写的篇幅最长的一篇调查报告。1950年,为指导土地改革运动,他又将《寻乌调查》细读了一番,亲笔将其中的《寻乌的土地斗争》部分内容作了修改。
(陈笑农整理、王瑞泓作图)

知道更应知“道”
■刘含钰
实事求是是我们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党的思想路线,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恢复和弘扬政治工作优良传统,关键是要坚持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然而,知道更应知“道”。现实中,个别单位的政治整训持续深化不够,就在于没能坚持实事求是,一些违背实事求是的做法,有的是因为“不想”实事求是,有的是因为“不会”实事求是。因此,“求”实事求是之“道”,至关重要。
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是实事求是的理论基础。历史启示我们,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引,工作就容易陷入盲目性、片面性、被动性,就很难做到实事求是。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有实际调查经验,有助于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
过硬的党性修养,是实事求是的思想基础。从当前干部队伍实际看,坚持实事求是最需要解决的是党性问题。做到实事求是,不仅需要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还需要公而忘私和不计个人得失的优秀品格。党性强,就会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自觉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实事求是就有了坚强的党性保证。
坚持求真务实,是实事求是的作风保证。做到求真务实,“求真”是目标,“务实”是基础。“大人不华,君子务实。”广大官兵尤其是领导干部时时处处坚持讲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实事求是的要求就能在各个部门、各个单位变成实实在在的行动。
不断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辩证统一的。实践充分证明,只有解放思想,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是真正解放思想。面对前进中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矛盾问题,继续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有助于在深入研究新情况、不断解决新问题的实践中开创强军事业新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