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我们初心的显影
■孙晓青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官兵在紧张战斗的间隙,坚持上政治课。邹健东摄

八路军某部官兵利用休息时间读报学习,提高思想觉悟。邹健东摄

淮海战役期间,华东野战军某部炮兵战士开展“为人民立功”的讨论。邹健东摄
凝视这组照片,我的思绪飞到家乡。
家乡曾是一片革命热土。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那块不算很大的革命老区走出的人民子弟兵,竟有十四五万人。参军前,他们多是普通农民,也有部分来自被改造的民间武装;参军后,他们像变了个人,在血与火的斗争中成长为八路军、解放军的坚强战士。
换身军装成新人的情况在解放战争中更为普遍。据1949年7月的统计数据,3年来被我军俘虏而加入解放军的“解放战士”约为280万人。他们之所以能很快完成立场转变和枪口转向,靠的正是我军强有力的思想建设,包括人民军队待他们以平等、尊重、信任、关心,以及官兵同甘共苦、干部身先士卒等旧军队不曾有的全新气象,让他们明白了“为谁打仗”的根本道理。
革命烈士王克勤曾经也是一名来自旧军队的“解放战士”。1945年10月参加晋冀鲁豫野战军后,他从“当兵混饭”转向为人民而战,先后9次立功,被评为“一级杀敌英雄”“模范共产党员”。他总结练兵、行军、作战和思想工作经验,创造性地开展思想互助、生活互助、技术互助的“三大互助”活动,延安《解放日报》为此发表社论,称赞他“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创造了新的光荣的范例”。1947年7月,他在鲁西南战役中英勇牺牲,2009年获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王克勤的经历印证了思想改造的决定性作用。1947年冬至1948年春,西北野战军针对战场形势变化和部队成分复杂化而开展的新式整军运动,就是一次大规模政治整训活动。活动中,通过阶级教育奠定官兵思想基础,进而查阶级、查工作、查斗志,整顿组织、整顿思想、整顿作风,大大提升了部队战斗力,在全军影响很大。
80年过去了。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家发展亦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随着国力强盛、生活富足,人们对国家安全要求更高,对强军事业期待更甚。世情、国情、党情、军情都在发生复杂深刻变化,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尖锐,各种社会思潮侵蚀思想观念,各种利益诱惑扭曲价值取向。如何固本培元?唯有积极推进政治建军,不断加强思想改造,才能确保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确保人民军队的纯洁可靠。
习主席对思想改造有过一系列重要论述。2024年6月,他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新征程上推进政治建军要抓好6个方面重点工作,其中第一条便是“增强思想改造的自觉性和彻底性”。
铁流澎湃,排山倒海。不久前举行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阅兵式,令人对新时代人民军队政治建军新风貌、力量结构新布局、现代化建设新进展、备战打仗新成效格外振奋。尤其是那80面在抗日战争中赢得荣誉的旗帜组成的战旗方队,更让人瞬间泪目:先辈回眸应笑慰,擎旗自有后来人。
近期热播的电视连续剧《沉默的荣耀》,引发广泛关注。因叛徒出卖,主人公吴石被捕,面对严刑拷打威逼利诱,他直言蒋介石的“党国”人人心中有自己,无人心中有人民,而他“心里面一旦有了人民,就再也泯灭不了了”,道出坚守信仰、向死而生的决绝。
初心鲜红,初心滚烫。共产党人的初心即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作为共产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干部战士改造思想的根本目的,同样在于坚守初心。初心不改,天大使命敢担当;初心若失,军队变色人变质。
旨在帮助干部战士改造思想,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军的看家本领,从战争年代传承至今。
本文推出的这组老照片,是革命战争年代部队利用战争间隙抓紧学政治、学军事、学文化的生动写照:他们有的在上课,有的在读报,有的在进行阵地讨论——沉静的画面中,似有一种力量在积蓄。
这种有形的集中学习、集中教育很必要,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也注重融入日常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形成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比如,读一本健康向上的好书,唱一首昂扬动听的歌曲,看一场青春激荡的电影,做一桩助人为乐的好事,等等。有史料记载,当年一些战士学文化、学政治,是把写有所学内容的卡片插在前面战友的背包上,一边行军一边温习。那情景,想想都令人动容。
可惜那时候拍照不易,如果放在人手一部手机的今天,肯定会抓拍记录,留下更多生动影像,为无处不在、细致入微的思想工作“立此存照”。
我曾采访过一位老红军的后代,谈到老一辈的革命信仰,他感慨道:先辈留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就是对信仰的忠贞不渝与执着坚守。
是的,初心打造的信仰,锤炼了那一代人,更成就了那一代人。今天,我们该怎样传承他们的伟业、告慰他们的英灵呢?
永远保持我们这支军队的好样子,那是我们初心的显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