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理爱好者用砂石修复戈壁滩“为人民服务”地标,网友们纷纷点赞——
“守护好先辈留下的精神地标”
■薛冰 苏蒙 汤皓

修复前后的对比图。受访者供图
近日,一则《为了修复这几个大字,我竟然动用了一颗在轨卫星》的视频在网络上引发广泛关注。视频中,博主发布了他驱车2000多公里前往新疆哈密戈壁滩修复“为人民服务”巨幅标语的过程,网友们纷纷点赞——“先辈的精神与奉献,我们应共同传承和守护”“修复这几个大字,就是守护好先辈留下的精神地标”。
笔者了解到,发布视频的博主陆遥是一名历史地理爱好者,所从事的工作也常会用到卫星地图。
不久前,陆遥在浏览卫星地图时,意外发现在北纬42度、东经94度,新疆哈密的一片戈壁上,有5个清晰的大字“为人民服务”。
陆遥把时间拉回到卫星地图记录的最早时间发现,1985年这里就已经有了这5个大字。而在新近的卫星地图上,“为人民服务”大字的周围,竟出现了一些圆圈。
“从高空中看到的这5个字是真实的吗?”“这些圆圈又是什么?”
带着疑问,陆遥驱车辗转6天抵达这个点位。
“我们猜测,这些圆圈可能是某些户外爱好者驾车留下的漂移痕迹。”陆遥说,看到几十年前留下的具有特殊意义的大字被破坏,感觉很痛心,所以他和朋友们决定修复这些“伤疤”。
经过实地观察,陆遥一行前往哈密多个矿业公司和砂厂,寻找与戈壁地貌色彩相似的黑色砂石。最终,经过反复摸索,他们运送27车、总重约20吨的砂石,耗时多日对受损区域进行了修复。
修复效果究竟如何?修复完成后,陆遥联系了一家卫星公司寻求帮助。
该公司工作人员介绍,了解到陆遥求助的缘由后,决定无偿提供技术支持,并帮助他规划了拍摄时机。
9月28日,遥感卫星飞至“为人民服务”大字上空,拍摄到修复后的画面。最新传回的卫星影像清晰显示,修复效果良好。
在修复的过程中,陆遥和朋友们了解到这些巨型标语背后的故事。
20世纪60年代,空军第八航空学校在新疆哈密成立。因为地处茫茫戈壁,大部分空域缺少明显地标,飞行员在飞行时容易迷失方向,影响飞行安全,教员和学员决定在戈壁滩上自己动手,绘制地标。
在没有卫星定位、测量设备也十分简陋的年代,战士们用尺子量、用木棍刻画字的轮廓,通过“刮除黑石露出碱土”的方法,经过数月艰苦奋战,终于在戈壁滩用铁锹挖出了“为人民服务”“只争朝夕”等5处巨幅标语作为地标。
5处标语的每个字50米见方,从空中看十分醒目,为半个多世纪前的空军战机穿越云海指引方向。
几十年过去,曾经培养出包括航天英雄杨利伟在内大批优秀人才的第八航校成为历史,训练基地也已废弃,但当年的这些巨幅标语,依旧铭刻在戈壁滩上。2021年建党百年之际,空军战斗机教练机编队飞越“为人民服务”地标上空,摄影师的镜头捕捉到战机与地标同框的美好瞬间。
10月10日,陆遥将记录修复经历的视频发布到网上,几天时间播放量已超过1000万,登上多个社交平台热搜榜。人民空军官方账号在视频下留言:“人民空军为人民,人民空军人民爱。向您致谢!”中国国家航天局官方账号留言:“为人民服务!中国航天向您致谢!”两条简短的致谢在短时间内获得数万网友点赞,许多人表示这是军民鱼水情的生动体现。
“平时都是子弟兵在保家卫国,我也终于能为他们做一点事情了。”陆遥表示,他们也希望通过视频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了解最可爱的人为祖国、为人民默默作出的贡献。
该视频同时引起哈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10月12日,哈密市委、市政府,伊州区委、区政府组织公安、文旅、生态环境及林草部门召开专题会议,商讨常态化保护措施。
10月14日,哈密市多部门组织人员现场勘察,对5处地标采取保护修复措施,并将其纳入文物普查范围。
10月21日,哈密市伊州区林业和草原局发布官方通报称,该局对此事进行了立案调查,对涉破坏航标人员进行了多次询问,并到现场指认,组织执法人员及专家现场勘验、第三方勘测公司现场勘测。经查,2024年张某龙、李某驾驶越野车辆在“为人民服务”航标处驾车漂移,造成了该区域草地地表被破坏。
据了解,目前,调查取证已完成,案件处理工作正在进行,处理结果将及时对外公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