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要团结协作,勇于担当,全面落实2040年布特拉加亚愿景,推动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努力开创亚太发展新时代。”
秉持亚太合作初心,回应时代呼唤,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
2013年以来,习近平主席出席或主持历次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就共建亚太命运共同体提出一系列重大理念主张,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擘画亚太合作蓝图,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汇聚起澎湃动力。

“我们都是亚太这片大海中前行的风帆”
湛蓝的太平洋,宛若宽广包容的怀抱,将亚太地区人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2013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首次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各经济体领导人身着鲜艳的印尼民族服装“巴迪克”合影,历史定格下亚太合作进程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时刻。
“希望同亚太伙伴们携手同心,共同创建引领世界、惠及各方、造福子孙的美好亚太。”这次会议上,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要牢固树立亚太命运共同体意识”,为亚太地区在时代大潮中共创美好未来指引航向。
新时代以来,习近平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阐释推动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的重大主张,展现为亚太人民谋福祉的大国担当:
2014年在中国北京,强调“要共同建设互信、包容、合作、共赢的亚太伙伴关系”,强调各方“有责任为本地区人民创造和实现亚太梦想”;
2017年在越南岘港,指出“要强化命运共同体意识,加强政策协调对接,形成合力”;
2020年,以视频方式出席会议,呼吁各成员开启亚太合作新阶段,共同构建开放包容、创新增长、互联互通、合作共赢的亚太命运共同体;
2023年在美国旧金山,强调“建设开放、活力、强韧、和平的亚太共同体”;
…………
顺应和平发展的时代潮流,推动共谋繁荣的互利合作,亚太地区成为世界经济增长中心、全球发展稳定之锚和合作高地,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亚太奇迹”。
“亚太的成功源于我们始终致力于维护地区和平稳定,源于我们始终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和开放的区域主义,源于我们始终顺应经济全球化大势、坚持互利共赢和相互成就。”

这是2025年10月7日拍摄的秘鲁钱凯港码头摆放的集装箱。位于秘鲁首都利马以北约80公里的钱凯港于2024年11月正式开港,标志着中秘共建“一带一路”取得新的重要成果。新华社发(玛丽安娜·巴索摄)
2024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秘鲁利马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总结“亚太奇迹”有益经验,推动亚太合作迈上发展新起点。
经济全球化进程遭遇逆流之际,亚太应当扮演怎样的角色?习近平主席鲜明指出:“放眼未来,亚太要继续做推动经济全球化的火车头。”
发展道路和发展水平迥异的亚太各方,如何做到携手共进?习近平主席强调:“应该变赢者通吃为各方共赢,共同做大亚太发展的蛋糕,共同促进亚太大繁荣。”
亚太地区发展环境在变局中遭遇冲击,如何推动亚太合作行稳致远?习近平主席呼吁各方共同走和平发展之路、开放包容之路、和衷共济之路,让亚太地区经济发展走在世界前列……
“亚太是我们共同发展的空间,我们都是亚太这片大海中前行的风帆。”习近平主席生动的话语,深刻揭示亚太各经济体利益交融、命运与共的现实。
在开放包容的基础上交融互鉴,在良性竞争的同时互利合作。

这是2025年6月11日拍摄的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天辰东路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总部外景。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2040年亚太经合组织布特拉加亚愿景》在2020年通过,开启新的合作前景;全球参与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生效实施,为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注入强劲动力;共建“一带一路”标志性项目在亚太地区渐次落地,互联互通网络不断完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从无到有,影响力越来越大……
“中国将担任亚太经合组织2026年东道主,期待同各方一道深化亚太合作,造福亚太人民。”
习近平主席的诚挚邀约,宣示中国推动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的决心,为合力开创亚太发展新时代注入强大信心和力量。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亚太,也将进一步造福亚太”
中国是亚太大家庭的一员,中国的发展起步于亚太,得益于亚太。
“地瓜的藤蔓向四面八方延伸,但它的块茎始终长在根基位置。同样道理,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中国都将扎根亚太、建设亚太、造福亚太。”习近平主席以“地瓜”妙喻,诠释中国与亚太伙伴共同发展的坚定决心。

这是2022年1月1日拍摄的正在进行集装箱装卸作业的文莱摩拉港码头。文莱摩拉港由中国和文莱合资企业——摩拉港有限公司运营。2022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实施。新华社发(杰弗里·黄摄)
构建开放融通的亚太合作格局——
2014年11月,中国作为东道主,在北京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习近平主席以展翅齐飞的雁阵作喻,寄望携手合作、共同繁荣的美好愿景,同各方一道作出启动亚太自由贸易区进程的历史性决定。
开放,亚太合作的生命线、主旋律。多年来,亚太地区妥善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国际金融危机等重大挑战,维护了亚太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靠的就是开放合作、优势互补、携手共进。
“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早日建成高水平亚太自由贸易区”“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体系”“同各参与方共同打造陆海联动和协同发展的互联互通网络”……响亮的中国声音、鲜明的理念主张、务实的行动举措,不断拉紧亚太繁荣发展的合作纽带。
开放,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深化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稳步拓展规则、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一个坚定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更深层次拥抱世界的东方大国,正为充满变数的世界注入更多确定性,带来更多中国机遇。
积极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全面落实亚太经合组织互联互通蓝图,积极推进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对亚太经合组织其他经济体进出口同比增长2%,规模达到19.41万亿元,占中国进出口总值的57.8%。
“只要我们践行开放联通精神,太平洋就能变为促进繁荣增长的通途。”习近平主席以坚持开放发展回答时代之问,彰显大国大党领袖和世界级领袖的广阔胸襟。
培育绿色创新的亚太增长动能——
发展是亚太地区永恒的主题,绿色是亚太增长的鲜明底色。
“我们要守正创新,擦亮开放亚太、包容亚太的金字招牌,打造绿色亚太、数字亚太的新招牌”,习近平主席的宣示主张,为亚太地区共同探索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开辟新前景。
这是向新而行的扎实举措:新加坡裕廊岛储能项目采用中国最新的数智化储能产品,具有单机容量大、功率密度高、集成度高等多重优势;墨西哥与中国就进一步保护尤卡坦半岛齐拉姆红树林保护区濒危动物达成新合作,共同探索应对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中国新能源汽车远销亚太各地,带动绿色出行新风尚……
这是着眼未来的积极作为:各方通过《亚太经合组织生物循环绿色经济曼谷目标》,中方发布《全球数据跨境流动合作倡议》,提出贸易单证数字化、绿色供应链能力建设、人工智能交流对话、粮食产业数字化等倡议……在中国的积极推动下,亚太发展的“蛋糕”正越做越大,创新合作的美好图景正徐徐铺展。

2025年5月20日,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一列雅万高铁高速动车组列车驶出德卡鲁尔站(无人机照片)。印度尼西亚雅万高铁是中国和印尼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旗舰项目。新华社记者 徐钦 摄
树牢普惠包容的亚太发展理念——
巴布亚新几内亚前内阁部长给女儿起名“菌草”,以表达对中国菌草技术帮助当地消除贫困的敬意;印尼姑娘塞蒂娅瓦蒂因中国与印尼合作建设的雅万高铁通车,梦想成真当上了东南亚第一条高铁的乘务员;南美首个智慧绿色港口秘鲁钱凯港,在波涛激荡中架起跨越浩瀚太平洋的海上通道……
捷报频传的合作成果,印证着普惠包容是亚太发展的根本旨归,大家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

2024年2月28日,来自巴布亚新几内亚、汤加、库克群岛、萨摩亚、瑙鲁等国家的“太平洋岛国菌草技术培训班”学员在斐济布拉阿格鲁菌草技术示范基地合影。新华社发(中国援斐济菌草技术示范中心供图)
“中方期待各方积极参与全球发展倡议”“中方将在亚太经合组织推进提高居民收入、促进中小企业集群式发展等倡议”“欢迎各方继续搭乘中国发展快车”……一系列中国倡议、中国理念,赢得亚太伙伴广泛认同和支持,为共同培育普惠包容的发展环境提供行动指引。
“让更多经济体、更多民众共享发展成果”,习近平主席的坚定话语,彰显亚太最大新兴经济体领导人深厚的人民情怀和宏阔的天下胸怀。

“共迎全球性挑战,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放眼广袤无垠的太平洋,加速演进的世界百年变局正让这里风云际会。面对地缘冲突、单边行径、保护主义上升等重大挑战和频发危机,习近平主席以深沉的世界眼光观照亚太大家庭的前途命运。
在亚太合作面临新形势新挑战之际,人们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这是久久回响在亚太各经济体人民心中的公平正义强音:“拆除割裂贸易、投资、技术、服务流通的高墙”“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通畅,促进亚太和世界经济循环”“要正确引导经济全球化方向,不能走少数国家独占霸权的老路”“亚太地区不是谁的后花园,不应该成为大国角斗场”……中国正以深厚的智慧、勇毅的担当,在亚太乃至世界舞台上凝聚起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强大共识。

2023年12月12日,乘务人员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的哈利姆车站站台欢迎乘客。新华社记者 徐钦 摄
智利总统博里奇表示,各国应坚持自由贸易和互利共赢,贸易不应只服务于一国私利,发动贸易战没有出路。“愿同中方一道,坚定捍卫多边主义和联合国权威,坚持通过对话解决分歧,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
越南国家主席梁强表示,面对变乱交织的世界局势,越方将坚定发展对华关系。在多边平台相互配合,维护联合国权威和国际贸易规则,推动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体系;
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表示,愿与中方坚持多边主义,支持联合国发挥重要作用,共同维护自由贸易和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稳定性、确定性……
把脉时代之变,偕行天下大道。
全球治理倡议——2025年9月1日,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天津峰会上提出的这一重大全球倡议,强调奉行主权平等、遵守国际法治、践行多边主义、倡导以人为本、注重行动导向,为亚太各方和国际社会共同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提供重要指引。
全球治理倡议提出的第二天,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在同习近平主席会见时道出内心感想——全球治理倡议,直面全球治理面临的问题,既有先进的理念,又有切实的问题解决方案,对提高全球治理水平意义重大。
亚太各经济体有识之士纷纷表示,宽广的太平洋容得下亚太各方携手合作、共同发展。零和博弈不应是亚太的选择,互利共赢才应是亚太的未来。各方应一道落实好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全球治理倡议,为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亚太是发展繁荣的高地、合作共赢的热土,孕育着无限希望。
历经多年合作发展,亚太大家庭成员抵御风险能力显著增强,风雨同舟的意愿日益凝聚,人们有理由对亚太发展前景保持信心。
勇立潮头,不惧风浪,一种定力愈发坚韧——“越是困难时刻,越要坚定信心”“亚太地区要继续领风气之先”“经济全球化动力和阻力胶着,但动力仍然胜过阻力”……
携手并肩,共谋繁荣,一种远见照亮未来——“共同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确保各国在国际经济合作中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大国竞争不应是时代底色,团结协作才能共克时艰”……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十字路口,习近平主席以拨云见日的历史眼光与和合共生的中国智慧,推动亚太开放合作持续走深走实。
“让我们加强团结合作,共迎全球性挑战,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推进世界共同繁荣、开创人类更加美好未来汇聚更大合力。”
人们期待:亚太大家庭的未来更加和平繁荣美好,共建亚太命运共同体之路越走越宽广!

文字记者:孙奕、刘杨、陆君钰
海报设计:代云鹤
统筹:谭谟晓、刘志晗、王晶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