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重庆总队机动支队严实训风演风考风——
变“纸上通报”为“现地监察”
■解放军报记者 张磊峰 特约记者 张永清 特约通讯员 王肸

该支队官兵进行车辆洗消作业。解放军报特约通讯员 王 肸摄
山城金秋,寒意渐浓。武警重庆总队机动支队野外驻训场上,一场实战化考核拉开帷幕。
“紧急集合!”随着命令下达,导调组临机设置多种特情。支队官兵依托复杂地域,灵活运用战术进行应对。行动中,尽管暴露出一些问题,但中士黄美源心中却很坦然:“这次考核带着‘敌情’、紧贴实战,能让我们发现自身短板,这就是收获,而且即便不及格也不再担心被通报!”
“这番感触,侧面反映出支队纠治考风训风的成效。”支队作训科熊参谋向记者介绍,驻训伊始,为了及时检验训练成效,激发官兵训练热情,支队探索推出“周考”制度,即每周汇总各单位考核数据,定期下发通报讲评材料,让大家对照查漏补缺。
可刚开始落实时,这项制度却有些走样。有一次,熊参谋来到驻训点实地检查,发现有的战士在琢磨着如何降低装备负重提升成绩,还有个别单位降低对抗难度按“剧本”过招……
“这样应对考核,5公里越野是快了,射击据枪是稳了,考核成绩是提升了,可上了战场能打得赢吗?”熊参谋的发问,让一些战士低下了头,“‘保成绩’一旦凌驾于‘练为战’之上,训练就会陷入‘练为考’的误区。”
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在随后的调研中,有基层官兵吐露了心声。
“每周通报排名,大家的压力很大。”防化中队中队长坦言,个别战士耍“小聪明”,其实是为了在每周成绩通报时为单位和个人争取靠前名次。
“机关频繁索要数据、核对成绩,让我们有点疲于应付。”侦察中队文书小李举例:一次接到“立即上报成绩”的通知后,中队长和他赶回去填报数据,中途因为格式问题折腾了几个来回。
“这种形式的通报讲评,不仅干扰部队正常训练秩序,还给基层增加了负担。”也有官兵这样反映。
熊参谋上报的检查情况,引起了支队党委高度重视。他们邀请机关业务科室和驻训单位官兵代表列席议战议训会,抽丝剥茧剖析症结。
大家感到,出现这类问题现象,一方面是因为部分官兵对“何为真正战斗力”认识模糊,简单将“分数高”与“能力强”画等号。个别带兵人存在保荣誉心态,对训练场上“练为考”的不实训风没有果断制止,生怕影响评先评优;另一方面,简单以考核成绩论英雄的“纸上通报”制度,给基层日常训练秩序带来一定干扰,还额外增加了官兵的工作负担和心理压力。
“这不仅是训练方法问题,更是思想观念和工作导向问题。”支队党委研究决定,将“破除训练场上的不实作风”作为深化政治整训的一个重要抓手,利用训练间隙开设“驻训微课堂”“战地演武堂”,引导官兵围绕“破除考场争彩头思维”与“树牢战场谋打赢理念”展开讨论,帮助官兵端正思想认识。
叫停“纸上通报”做法后,支队抽组作训和纪检部门人员、基层教练员骨干以及风气监督员,组成训练监察小组,以直插驻训场的方式开展嵌入式检查、跟踪式督导,为基层单位减负松绑的同时,进一步严实训风演风考风。
前不久,某中队组织战术训练,训练监察小组成员随机融入训练队伍,全程跟踪督导。“这名狙击手防护装具为何不全?”“这个战术小组协同脱节,敌情意识在哪里?”小组成员、支队优秀教练员吴金云现场指出问题,并多次组织复盘研讨,传授自身经验帮助官兵破解训练难题。
“监察的目的不是挑刺,而是帮带指导。”吴金云告诉记者,经过集中培训,小组成员在监察过程中标准明确、流程规范、尺度统一,能有效确保监察精准有力。检查督导中,他们还协助基层开展“训练金点子征集”“训练意见反馈直通车”等活动,鼓励官兵为提升训练实效建言献策。
一次抢险救援综合训练,工兵中队二级上士杨聪因尝试验证新救援技术,导致任务失利。训练结束,监察小组成员并未对他提出批评,反而肯定了他在训练中钻研打仗、大胆探索的精神劲头,让在场官兵很受鼓舞。
随着“纸上通报”的叫停和“现地监察”的常态化开展,支队官兵从追求“考得好”转向谋求“打得赢”,练兵备战轻装上阵,作风更实。近日,他们组织跨昼夜连贯考核,官兵们斗志昂扬、敢打敢拼,在陌生地域完成按图行进、武装奔袭、战场救护等10余个课目,优良率均有明显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