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抗争 档案见证
——解放军档案馆馆藏抗战档案解读摘编之一
档案,见证历史,传承精神。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近日,解放军档案馆与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广播电视部联合摄制4集专题片《铁·证——抗战密档解读》,在央视《时光军史馆》栏目播出,首次以电视专题片形式,集中对外公布馆藏的一批抗战档案。
这些珍贵的档案承载着那段峥嵘岁月的记忆,也让人们触摸到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我们从中遴选8份具有独特历史价值的抗战档案,分两期解读档案背后的故事,以飨读者。
——编 者
撰稿:孙 杰、杨晓玲、余海玉、李 奔、常军波
版式设计:张 淦

八路军总部《1940年电报、战况统计》封面。

档案中记录参加百团大战的105个团具体组成的页面。
档案一
八路军总部《1940年电报、战况统计》
“百团大战”的名字是如何得来?“百团”又具体指哪些部队?收藏在解放军档案馆的一份档案《1940年电报、战况统计》,回答了这些问题。
1940年7月22日,八路军总部下达《关于破击正太路战役的预备命令》,明确指出:“我军应以积极的行动,在华北战场上开展较大胜利的战斗,破坏敌人进攻西北计划,创立显著的战绩,影响全国的抗战局势,兴奋抗战的军民,争取时局好转。这是目前严重的政治任务。”
1940年8月,以正太铁路为重点的大规模交通破袭战,正式打响。随着正太路战役在广阔的敌后战场展开,八路军各部参战规模越来越大。这场战役的名字也经历了几次变化,最终定名为“百团大战”。
《1940年电报、战况统计》记录了百团大战前后,八路军总部和作战部队之间往来的数百份电报。档案外观为黑色硬质封面,正文共计142页,上面有不同颜色的字迹。这份档案见证了“百团大战”名称的由来。
档案上明确记载,我军当时参战兵力包括八路军第120师指挥的20个团,第129师指挥的46个团,“聂军区”也就是聂荣臻所领导的晋察冀军区39个团,加起来共105个团。档案中还标注了“游击队未列入”。
这是八路军最早明确记录百团大战参战部队数量的档案原件。在这份档案中,还有一份由彭德怀、左权于8月22日联名发出的电报稿,其中写道:“正太战役是抗战以来华北军队积极向敌进攻之空前大战,总合兵力共约百个团,故名‘百团大战’。”
据时任八路军总部作战科科长王政柱回忆,当他向彭德怀、左权报告实际参战兵力共计105个团时,左权说:“好!这是百团大战,作战科要仔细查对确数。”彭德怀说:“不管是一百零几个团,就叫百团大战好了。”自此,“百团大战”一名开始使用。
百团大战共历时5个多月,其中在前3个半月,八路军就作战1800多次,毙伤俘日伪军4万多人。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囚笼政策”,巩固了华北抗日根据地,锻炼了人民军队,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在抗日局面比较低沉时振奋了全国民心。百团大战后,日军惊呼“对华北应有再认识”,并从华中调遣了部分兵力到华北敌后战场。百团大战有力支援了正面战场国民党军的作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