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战士,不当“绅士”
■王丰年
共产党人讲党性、讲原则,就要讲斗争。
“斗则得,服则失。”在党内政治生活中,没有斗争,就没有良好风气,就难以纯净政治生态。党员干部应敢于斗争、敢于批评,不能搞“爱惜羽毛”那一套,当战士不当“绅士”。
抗日战争时期,朱德同志专门到八路军115师第344旅主持召开党委会,对因未能接替旅长而闹情绪的田守尧进行批评帮助。一位领导同志对田守尧批评得比较婉转,一向温和敦厚的朱德发了火,站起来说:“你们这是什么党委会?不敢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算什么共产党员?”接着,朱德对田守尧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最后,他又对与会干部提要求说:“戏点到谁谁就唱,没点到你就不能出台。共产党员嘛!我们都听党中央的,不能闹情绪。”第344旅经过学习整训,作风面貌实现了根本转变,田守尧指挥部队勇猛善战,出色完成作战任务。
事实证明,要真正解决问题,就要有抛开面子、揭短亮丑的姿态,有动真碰硬、敢于交锋的勇气,有深挖根源、触动灵魂的作为,让歪风邪气没有生存的土壤和条件。
敢于直面矛盾,勇于揭露问题,在邓小平同志身上体现得也很明显。1946年,部队有的同志因为打了胜仗滋生自满情绪。邓小平决定从端正高级干部的思想入手,利用战斗间隙,召开一次整顿纪律、反骄破满、增强斗志的会议。会议选择9月10日,这天正好是中秋节。几位参会的纵队司令员都以为自己打了胜仗,首长请他们开会,一是表扬他们,二是欢度佳节。
可是他们赶到会场后,邓小平没与大家一一握手,而是开宗明义地说:“今天我们把大家请来,不是欢度佳节,庆祝胜利,而是要开一个不握手会议。我们不要以为打了两个胜仗,就沾沾自喜,握手言欢,心满意足,你好我好,什么都好,要更多地想想自己的不足。”面对成绩,召开“不握手”会议,毫不客气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这是邓小平的领导风格,也是我们党和人民军队的好传统。
谭政同志始终坚持真理、刚正不阿,不盲从、不苟同。老一辈革命家评价他“敢于坚持原则,同党内的错误思想进行斗争,一生都是如此”。一次,谭政到一个工厂调研,一位厂领导汇报时照本宣科。他耐心听完才提问,可这位领导离开了本本,竟一问三不知。谭政虽然面无愠色,却果断说道:“就汇报到这里吧。那些问题你回去把情况弄清楚后,再跟我们说。”接着,谭政严肃地指出:“作为一厂之主,对厂里的情况,如果胸中无数,眼底墨黑,就没法实施领导。只有情况明,才能决心大,方法对嘛!”谭政的即席讲话,不但使那位厂领导深感内疚,对当时在场的同志也是一次深刻的教育。
讲原则、敢斗争是共产党人的内在要求,也是其作风修养、品格操守的外在体现。党员干部要向革命先辈学习,始终保持“眼里容不得沙子”的正义感,敢于唱黑脸、当包公,较真碰硬、勇于批评,对歪风邪气坚决斗争,对不正之风坚决抵制,切实以顽强的斗争精神、坚定的斗争意志践行忠诚、诠释党性、彰显担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