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来临,科学防病健体
■潘立茹 冯 宇

姜 晨绘
立冬过后,寒风渐起,自然环境的变化会带来健康挑战。比如,寒冷、潮湿、室内干燥以及光照减少等因素,可能会诱发消化系统、骨关节肌肉系统、呼吸系统疾病及情绪问题。笔者整理了一些冬季预防疾病的方法,希望能帮助大家健康过冬。
防寒:固护阳气,抵御寒邪侵袭
立冬后,天气寒冷,若寒邪侵袭人体,易伤及消化系统和关节肌肉系统。战友们在冬季可通过综合调理,增强身体抵御寒气的能力,避免疾病发生。
中医认为,胃喜温恶寒。寒邪会损伤胃中阳气,导致胃痛症状。合理的饮食可以减轻胃部负担、改善消化功能,进而养护脾胃。建议炊事班在冬季食谱中适当加入羊肉、山药等温补食材。羊肉性温,能补气血、暖脾胃,是冬季防寒的经典食材;山药健脾益胃,可促进身体对营养的吸收,辅助提升抗寒能力。烹饪菜品时还可加入生姜、花椒、肉桂等辛温调料,辅助驱散体内寒气。战友们在立冬后还应少吃生冷食物,控制梨、苦瓜等寒性水果和蔬菜的食用量。有消化系统疾病的人群,可按揉中脘穴(肚脐和胸骨下端连线的中点)和关元穴(肚脐正下方约4横指宽处);建议每日按揉2~3次,每次3~5分钟,可以缓解胃部冷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
现代医学认为,寒冷引起的胃痛,主要与胃酸分泌异常及胃肠蠕动紊乱有关。如果已经出现胃痛症状,除局部保暖外,还可在医生指导下应用抑酸药(如奥美拉唑)或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若为阵发性痉挛性疼痛,可应用解痉药(如颠茄片),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减轻疼痛。
寒邪侵袭人体还会阻滞经络气血,导致关节疼痛。低温会刺激关节周围血管收缩,使血液循环不畅,引发疼痛症状。建议骨性关节炎患者在冬季要重点保护膝、肘等关节部位,外出时可佩戴护膝、护肘;避免长时间处在寒冷环境中;适当进行关节运动(如缓慢屈伸膝关节、肘关节),促进关节血液循环,缓解僵硬和疼痛症状。此外,还可用大拇指指腹按揉足三里穴(膝盖外侧下方凹陷往下约4横指宽处)和内膝眼穴(膝盖内侧凹陷处);建议每日按揉2~3次,每次3~5分钟,可以缓解关节局部疼痛症状。若关节疼痛明显,可在医生指导下通过理疗或药物治疗缓解症状。
防燥:润肺生津,守护呼吸健康
中医认为,燥邪伤肺。冬季各种取暖设施使得室温较高,如果长时间处在室内,干燥的空气会刺激呼吸道,导致咽痛、咳嗽等呼吸系统症状,还可能出现头晕眼花、皮肤紧绷、鼻喉干燥、胸闷、乏力等“暖气病”症状。
中医认为,肺喜润恶燥。保持呼吸道湿润,可以减少燥邪对肺脏的损害,提高呼吸道抵抗力,从而有效预防空气干燥引发的呼吸系统疾病和“暖气病”。战友们可以通过给地面洒水、在室内放盆水、使用加湿器等方式调节室内空气湿度,同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日饮用1500~2000ml温水,保持呼吸道黏膜湿润;适当多吃润肺润燥的食物,如银耳、百合、蜂蜜等,有条件的可取麦冬、太子参、石斛等中药泡水代茶饮;少吃辛辣、油炸食物,防止加重体内“燥邪”;外出时可佩戴口罩,防止干燥冷空气直接刺激呼吸道。此外,还可按揉迎香穴(鼻翼两侧)和肺俞穴(背部第3胸椎旁开1.5寸),可促进鼻部通气与肺部气血运行,增强肺的防护功能;建议每日按揉2~3次,每次3~5分钟。
防湿:健脾祛湿,调和肠胃功能
中医认为,脾喜燥恶湿。部分南方地区冬季湿冷,若湿邪侵袭人体,会影响脾的功能,导致脾虚,出现消化不良、腹泻或大便黏滞不爽等症状。
防止湿气聚集体内,既要避免外湿侵袭,又要减少内湿生成。建议大家尽量避免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中;训练出汗后及时擦干,防止湿气入体;控制生冷、油腻、甜腻食物的摄入,如冷饮、油炸食品、蛋糕等,多吃健脾祛湿的食材,如红豆、茯苓、山药、炒薏米(生薏米性寒,炒后更适合健脾祛湿)、芡实等。若湿气较重、长期腹泻,可在中医师的指导下酌情应用参苓白术丸、附子理中丸等中药;同时适当按揉天枢穴(肚脐旁开约3横指宽处),可起到调理肠道的作用;建议每日按揉2~3次,每次3~5分钟。
西医认为,腹泻、大便黏滞不爽是肠道功能紊乱所致,可以补充益生菌(如双歧杆菌、乳酸菌制剂)调节菌群。若腹泻严重,可使用蒙脱石散保护肠黏膜;若出现腹泻伴发热等肠道细菌感染症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治疗。
防郁:补阳疏肝,呵护心理健康
中医认为,阳气对养神具有重要作用。阳气充沛时,人的精神饱满;冬季阳气不足,心神失养,人就容易出现情绪低落、疲惫等状况。现代医学认为,立冬后光照时间缩短,会影响人体内褪黑素和5-羟色胺等的分泌,可能会使人出现情绪低落、精力下降等症状,甚至发生季节性抑郁,影响心理健康。
立冬后,大家可以通过适当活动、调整饮食结构、改善居住环境等方式,保护机体的阳气,保持良好精神状态。每日进行一定时间的户外活动,既能接受自然光照,又可通过运动促进气血循环,增强阳气;尽量避免熬夜,以防耗伤阳气;饮食上适当增加温性食材,如羊肉、生姜、肉桂等;室内保持温暖明亮,避免长期处于阴冷环境。同时,可适当按揉百会穴(两耳尖直上、头顶正中)和太阳穴(额部的两侧、眼眶外上部的凹陷处);建议每日按揉2~3次,每次3~5分钟,可起到调理精神、减少情绪波动的作用。若情绪低落等症状较为严重,需到医院酌情进行药物治疗和心理干预。
立冬已过,建议广大官兵结合训练实际与自身情况采取上述措施预防疾病、强健体魄,以良好的身心状态投入到练兵备战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