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腰扭伤的中医防治术
■张 华 王紫燕
急性腰扭伤是一种常见的军事训练伤,不仅会影响官兵当下的身体状况,干扰正常训练进度,严重时还可能影响后续生活质量。在此,笔者从中医学角度为大家介绍一些急性腰扭伤的防治措施,希望能帮助战友们科学护腰,防止腰部损伤发生或加重。
中医认为,急性腰扭伤多因外力致瘀、气血不畅所致。训练中发生急性腰扭伤的常见诱因包括以下3方面:一是训练前热身不足,腰部肌肉突然发力导致筋脉拉伤;二是动作失当,如搬重物时弯腰而非屈膝,导致腰部经络气血阻滞;三是腰部力量较弱或患有慢性腰肌劳损。
若官兵在训练中突发腰扭伤,应立即停止训练,采用“先制动后疏瘀”的原则进行干预,避免损伤加重。如果扭伤程度较为严重,如腰部疼痛剧烈且活动明显受限,伴有下肢麻木感,需立即送医。
扭伤急性期(伤后48小时内),可采用冷敷与穴位按压相结合的方式止血化瘀、控制损伤。冷敷时用冰袋、冷毛巾或中药冷敷包冷敷腰部痛点,每次15~20分钟,每隔1~2小时冷敷1次。此外,还可按揉人中穴(鼻子下方的鼻唇沟处)、后溪穴(手掌尺侧,第5掌指关节后的掌纹头赤白肉际处)和腰痛点(位于手背,第2、3掌骨间及第4、5掌骨间,腕横纹与掌指关节中点处),可快速放松腰背部肌肉,激活经络气血。建议每个穴位按揉1~2分钟,力度以按揉处有酸胀感为宜。需要注意的是,急性期要避免按摩、热敷,防止局部出血加重肿胀。疼痛明显时,还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塞来昔布、双氯芬酸钠等非甾体类抗炎药,也可到医院接受针灸、推拿、拔罐、艾灸和中药封包等中医特色治疗。
扭伤48小时后,要疏经通络、促进恢复,可用艾条温和灸腰部肾俞、大肠俞及痛点(每处灸10分钟,温度以皮肤发红不烫为宜);也可在患处涂抹少量艾草或生姜精油,然后用掌根轻轻按揉腰部肌肉,力度由轻到重。建议每日艾灸或按揉1次,可促进气血流通。
扭伤后2~4周是恢复期,此时应注意强化腰背部肌肉力量。大家平时可练习五点支撑法(保持仰卧姿势,双肘、双脚、头部撑地,抬起腰腹,每次保持10秒,重复10次)和八段锦第六式“双手攀足固肾腰”,能拉伸脊柱和督脉,促进腰部血液循环,改善腰酸背痛症状。
“上医治未病。”战友们在日常生活、训练中,可尝试以下中医护腰方法,预防急性腰扭伤发生。
松筋法。战友们在平时可用掌根顺时针按揉腰部两侧的肾俞穴(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和大肠俞穴(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每个穴位按揉30秒,力度以按揉处有酸胀感为宜。这样可快速放松腰背部肌肉,激活经络气血。
固腰法。战友们在负重或弯腰时可“提肛敛腰”,即吸气时收紧肛门,同时腰部微微后挺,这样可减少腰部单独受力,避免筋膜肌肉过度牵拉。若训练时间过长,可每2小时进行1次全身放松,如练习八段锦第八式“背后七颠百病消”,能起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作用。
通络法。战友们在训练后30分钟内可采取“通络法”,缓解肌肉紧张,避免气血瘀滞。用空心掌沿脊柱两侧膀胱经自上而下拍打,每侧30次,力度以皮肤微红为宜。还可以用热毛巾热敷腰部(温度40℃~45℃,每次10分钟),再用手掌自上而下(从胸椎下方推至腰骶部)推揉腰背部肌肉,每次5分钟。
上述中医护腰方案,既能迅速缓解腰部疼痛、促进组织修复,又能增强腰背肌力、改善气血运行。希望战友们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防护知识,守护好腰部健康。
(作者单位:联勤保障部队第920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