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弘扬优良传统 深化政治整训丨面子与原则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钟桦 责任编辑:王粲
2025-11-10 07:54:44

面子与原则

■钟 桦

大家平时说起面子与原则,孰轻孰重一目了然,似乎不辩自明。但很多人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做起来,常常有点拎不清、犯糊涂。对于普通群众而言,有时倒也无可厚非,但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原则问题容不得丝毫含糊。

原则就是规矩和准则,既是黑白分明的界线,更是党员干部必须始终恪守的底线、不能踩踏的红线。习主席强调:“坚持原则是共产党人的重要品格,是衡量一个干部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准。”“党的干部都要有秉公办事、铁面无私的精神,讲原则不讲面子、讲党性不徇私情。”原则是用来恪守和遵循的,而不是用来逾越和打破的。原则重要,还是面子重要,在这道并不复杂的“选择题”上,有些党员干部却选错了答案。他们把原则抛之脑后,以照顾面子为借口,奉行“好人主义”,乐于当“好好先生”,赚得“好口碑”,捞取个人私利。

讲原则不讲面子,就要做到无私无我。心底无私,才能行得正、站得直。以“小我”的牺牲奉献,追求“大我”“无我”的精神境界,这是共产党人应有的品格。陶铸在《松树的风格》中这样写道:“我想,共产主义风格,应该就是要求于人的甚少,而给予人的却甚多的风格。”周恩来同志严格要求自己的亲属,给他们订立了十条家规,其中一条就是: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反观现在,有的人把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搞一言堂,把分管工作搞成私人领地;有的人急功近利,热衷于出政绩留印记,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有的人溜须拍马、曲意逢迎以博上位,对上一味讨好,对下苛责苛刻;有的人长袖善舞,左右逢源,交际广泛,为了亲戚、老乡、战友、老领导请托,到处说情打招呼捞好处等等,不一而足。这些人表面上看是虚荣心强,要面子、重情谊,过不了“人情关”,其实都是私心杂念作祟,以致清风正气不彰、歪风邪气附身。

讲原则不讲面子,就要站稳立场、敢于斗争。共产党人讲党性、讲原则,就要讲斗争。陈毅同志写过一组题为《西山红叶》的诗,其中一首对斗争精神进行了歌颂:“西山红叶好,霜重色愈浓。革命亦如此,斗争见英雄。”回溯党史,从“八七”会议到古田会议,再到遵义会议,在关系党和革命事业的前途与命运的紧要关头,无不是在与错误的思想路线作斗争中确立了正确的思想指导。现实中,有人为面子问题所困,不讲党性原则,把党内生活搞得庸俗化,奉行明哲保身,对错误思想态度暧昧,不敢批评不敢较真,明知他人有问题不提醒不斗争不报告,装聋作哑,搞无原则的一团和气。邓小平同志曾说:“不讲党性,不讲原则,说话做事看来头、看风向,满以为这样不会犯错误。其实随风倒本身就是一个违反共产党员党性的大错误。”所谓的“留面子”“碍于面子”、不敢理直气壮地讲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在犯错误!

讲原则不讲面子,要一以贯之。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研究分析了明代刘瑾、魏忠贤、严嵩、严世蕃等贪官的例子,认为一个原本还算品行端正、敦厚的人,一旦手中有了权力也可能会发生改变。实践证明,党性修养不会随着职务提升、党龄增长而自然提高,如果不能时时处处加强思想改造和政治锻造,无论过去是怎样的“钢筋铁骨”“不坏之身”,也难以始终如一、永不变色。明代官员王廷相乘轿偶遇大雨,轿夫穿着新鞋十分顾惜,后来一不小心踏入泥水之中,就随意而行了。这个“新鞋溅泥”的故事,启示我们要慎始,原则一旦被突破,便一发不可收,产生“破窗效应”,遗患无穷。大是大非上是如此,小事小节上也是如此。讲原则不讲面子,不能只是做一阵子,而是要坚守一辈子。活到老、学到老、修养到老,才能始终让党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

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难免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挑战,越是关键时紧要处,越要讲原则不讲面子,经受住复杂严峻环境的考验,始终保持清醒坚定,真正做到“花繁柳密处拨得开,风狂雨急时立得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