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军事论坛丨探析智能时代作战观之变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袁 博 责任编辑:郭妍菲
2025-11-11 06:56:15

探析智能时代作战观之变

■袁 博

引 言

作战观反映的是人们对作战活动的观察与认识。不同的时代条件、不同的战争形态,塑造着不同的作战观。当前,人类社会正处于科技革命、产业革命与军事革命交汇的历史时期,先进智能技术加速运用于军事领域,更新了参战力量、拓展了交战空间、改变了作战方式、激发了指挥创新,推动一系列变革、实现一系列突破,带来作战观的变化,并直接影响下一场战争的作战指导。

战场主角之变,促成力量运用观念改变

作战力量是遂行作战任务的主体,对作战胜负起决定性作用。智能时代一个显著标志就是无人力量等新质力量走上战争舞台,作战力量构成更加多元,作战体系结构日益复杂,也带来了作战力量运用观念的改变。

模块组合。结构决定功能,不同的作战编组结构,决定着不同的作战功能。早期军队作战功能与作战力量捆绑紧密,军兵种内部作战功能组合较为容易,但跨军兵种、跨平台功能组合还存在链路不通等问题。随着作战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当前世界多数国家军队在力量建设上,不同程度采取了模块化思路,虽然不同力量模块规模大小有所区别,但都力求功能接口通用且交互规则清晰,使每一个模块都具备独立作战功能,战时可根据需要与其他模块进行积木式、标准化、动态化的灵活组合,形成功能更加强大和全面的整体作战能力,从而满足复杂任务需要。

效能聚合。传统战争比拼的是规模制胜,受技术水平制约,大规模兵力兵器集结、集中、集群等规模叠加方式,成为作战体系能量聚合释放的最佳选择。智能时代军事通信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作战资源进入网络信息空间的客观条件,让能量具备基于网络汇聚起来的可能。分布在多域空间的作战效能有机联接为一体,实现了从兵力集中向兵力、火力、信息力集中的转变,连接入网的资源越多,作战要素间相互渗透、相互助力就越容易,形成的体系作战能力就越强,整体作战效能就越高。

人机协作。随着智能控制和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无人作战力量在作战体系中的比重日益上升,军队兵力结构、武器装备编配发生变化,人在对抗中更加专注于运用任务规划系统细致设计行动,借助智能辅助决策系统掌控作战进程,注重把人的创造性、思想性和机器的精准性、快速性组合起来。人和机器的关系将从由人支配主导的关系,向人机优势互补、密切协作的关系转变。未来人机协作响应更快、水平更高,甚至可以通过模式识别、语义理解、脑机接口等交互方式,直接从思维意识层面与机器连接,感受机器反馈、操控机器行动,充分发挥人机混合优势。

领域拓展之变,促成战场时空观念改变

人类活动的空间拓展到哪里,战争角逐便如影随形地跟进到哪里。智能时代,多维战场空间融为一体,战场时空特性发生巨大变化,对战场时空的规划和利用也呈现出新的特点。

时间重叠。时间的流向是单向的,但对作战时间的利用却可以是交叉的。从某种程度上讲,空间上的分布式并行作战,可以获得作战效果在时间上的同步交叉重叠,使作战节奏更加紧凑高效。依托智能算法可以在更加细微的时间尺度上,寻找时间间隙并设计行动,筹划来自广域多维空间不同武器平台的作战行动。在同一个时间段里,可以异地同时展开多项作战行动,使对手防不胜防,从而最大限度发挥作战效能。

多域一体。传统陆、海、空战场泾渭分明,不同军种在明晰的空间内对抗厮杀。智能时代,不同空间交互增益、彼此影响,泛在云联的基础网络与联合作战侦察、指挥、打击、保障信息密切交融,相关军兵种按需实现信息共享和数据直通,各军兵种作战任务界限区分不再泾渭分明,能够在更低层级上实现联合作战。不同空间作战力量在统一的联合指挥机构指挥下,在广阔空间协调一致实施作战行动,各作战域相互配合、互为支撑,力争形成全局优势,夺取最终胜利。

跨域作战。跨域作战是指在一个域的作战行动,在其他域产生效果,空对地、地对空、陆对海、海对陆都可视为跨域作战,可带来以快制慢、以高制低等优势。当前,人工智能、网络信息等高新技术,具有跨域赋能作用,一旦实现广泛军事运用,就可增加某些单域平台的跨域能力,为实施跨域非对称作战提供丰富力量平台和作战手段。

作战方式之变,促成战争制胜观念改变

军事技术向作战领域的快速渗透,带来穿透式打击、无人化攻防、分布式作战等新的作战方式,同时也引起对智能时代战争制胜机理和制胜路径认识的深刻变化。

由“平台+利器”制胜向“体系+合力”制胜转变。传统战争整体作战效能主要依托累加平台作战效果。智能时代,智能算法与信息技术使得作战平台连接更加紧密,作战诸要素形成互为支撑的有机整体,单个武器平台作战效能的发挥,主要依赖于整个作战体系的支持与支撑。即使武器平台再先进,一旦脱离体系支持,也难以发挥应有作战效能。如何高效顺畅地发挥体系合力,成为智能时代作战取胜的关键。

由“数量+规模”制胜向“快速+精准”制胜转变。传统战争作战效能释放方式粗放,强调大规模兵力集中或集中优势兵力,通过在一定范围内集聚力量创造压倒敌人的胜势。智能时代,战场态势实时共享、指挥决策周期缩短、作战力量分散配置,使作战对抗呈现新的面貌,有人无人力量“快速行动”“精确打击”成为基本的作战方式。同时,人工智能帮助指挥员实现对作战资源的智能调度和优化配置,给出兵力部署、火力配置和战法运用建议。这种智能辅助的指挥与控制方式有利于减少人为错误,提高作战行动的精确性和作战资源的集约性。

由“歼敌+夺地”制胜向“瘫体+夺志”制胜转变。传统交战,主要通过消耗敌战争资源和战争潜力谋求战争胜利,大量歼灭敌有生力量成为影响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智能时代更加强调大体系支撑下的精兵行动和震慑行动,智能科技深度嵌入侦、控、打、评等作战环节,比拼的是谁的态势感知更清、指挥控制更灵、火力打击更准、兵力行动更活,通过压倒性优势、决定性战果、震慑性效应,达成作战目的。

智能技术之变,促成作战指挥观念改变

千百年来,作战指挥一直是人类思维的专属“领地”。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深度介入作战指挥全流程,人机融合、智能决策水平不断提高,使指挥决策架构流程和方式方法不断发生新变化。

指挥架构从固定层级向动态可变转变。面对急剧变化的战场态势,构建高度弹性的“去中心化”指挥架构得到重视,“快敌一秒”的决策周期价值突显,瞬时聚优成为用兵谋势的基本要求。作战指挥中,部分传统的树状结构让渡于灵活的分布式指挥、任务式指挥,上级指挥机构赋权下级指挥机构,末端指挥节点将具有一定的自主性,视情通过临机协同完成作战任务,指挥控制效能得到极大提高。

作战筹划从系统辅助向人机融合转变。信息技术和现代工程技术广泛运用于指挥领域,作战筹划的工程方法和系统工具日益增多,为科学解构战争复杂问题提供了手段和技术支撑。图表化描述指挥活动、模型化规范作战计算、仿真化推演作战进程、可视化展现筹划成果成为可能。在智能化指挥系统支撑下,实现作战筹划与机器学习系统、大数据、云计算的深度融合,人机融合贯穿指挥决策全程,指挥控制变得更加高效。

筹划工作从集中作业向网络化协作转变。作战筹划日益成为一项复杂的综合性系统工程,仅凭指挥员个体或某一级指挥要素独立筹划,难以高效完成筹划工作。为此,需要运用网络化协作方法,推动各级指挥系统和指挥要素依托网络信息体系形成高效互联的“工作群”,在统一意图下,发挥专业优势实现联动作战筹划,在多层级联动筹划过程中发现和解决时空、力量、行动、用频、保障等之间的矛盾问题,进一步提高作战筹划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