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青春风采 筑友谊桥梁
——第12届陆军国际学员周见闻
■张奕然 解放军报记者 尉寅础 特约记者 肖力铭
“时间过得很快,真舍不得大家。”在第12届陆军国际学员周结束之际举行的茶话会上,塞尔维亚学员达尔科将自己亲手制作的一幅骏马剪纸,赠予陆军工程大学学员吴帅,祝他“马到成功”,也希望与中国朋友的友谊地久天长。
11月上旬,第12届陆军国际学员周在陆军工程大学成功举办,来自巴基斯坦、塞尔维亚、巴西等13个国家的外军院校与我国8所陆军院校的学员代表,共同编入“国际学员模拟连”。中外学员一起生活、学习和训练,结下了真挚友谊。
今年是联合国成立80周年,本届国际学员周专门围绕“确立全球陆军院校学员AI使用规范”议题举办模拟联合国会议。中外学员依据联合国议事规则,展开深入辩论与磋商。“军事数据在AI交互中的安全底线在哪里”“过度依赖AI是否会弱化军官战场决策能力”……中外学员聚焦这些问题积极发言,不同观点的碰撞让会议现场气氛热烈。
“这一活动有利于拓宽学员们的全球视野,能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多边外交机制,并提升解决复杂全球性问题的思辨和行动能力。”此次模拟联合国会议的指导教员胡明霞介绍,“各国学员通过交流对话,并共同起草AI使用规范倡议,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军官对新兴技术军事应用的深刻思考。”
本届国际学员周还开展了一系列参观活动,让学员们在参观体验中放眼未来战场,感受现代军事科技发展成果。
在陆军工程大学某人道主义扫雷训练场,中外学员实地了解无人机勘察雷场、机器人排爆、激光销毁等扫雷新技术。塞尔维亚学员内马尼亚亲身体验了模拟扫雷作业。在现场教员的指导下,他身着防护服、手持探雷器,严格按照规范流程展开探雷作业,成功发现“地雷”并进行标识。“中国的技术装备和训练方法,让我在探雷作业中感觉很踏实。”脱下防护服,内马尼亚兴奋地说。
本届国际学员周组织的实战化训练,让各国学员在团结协作中进一步加深了解与友谊。在一场以班组为单位、聚焦实战的射击比赛中,“自动步枪火力协同”项目要求班组学员在三分钟内运用三种射击姿势,对随机出现的移动目标进行精确射击,不仅考验单兵技能,更对班组的自主研判和火力协同提出了更高要求。
比赛中,模拟连4班的泰国学员节沙达,因前期射击成绩不佳而情绪低落。4班班长、中方学员蒋烨阳注意到这一情况,上前轻拍他的肩膀鼓励道:“没关系,我们是一个团队,要共同面对挑战,拿下比赛。”随后,两人一同仔细复盘和纠正技术细节。蒋烨阳还召集全班成员集体讨论,根据大家所擅长的射击姿势,重新明确了各自任务分工。最终,凭借高效的协同配合,4班成功逆袭,夺得该项目第一名。节沙达赛后深有感触:“我们的胜利离不开彼此信任和默契配合。”
一周的时间不长,但中外学员之间已搭建起心与心的桥梁。离别之际,大家齐聚一堂,畅叙友情,分享此次学员周的感悟与收获,期待不久之后在国际军事交流合作的舞台上再次相见。
(解放军报南京11月10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