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讲好普通话不是小事!带兵人要对细节问题予以足够重视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刘小云 责任编辑:王粲
2025-11-13 07:33:52

讲好普通话不是小事

■第八十二集团军某旅某连干部 刘小云

“站住,口令!”“栋,回令!”“梁,通过!”前几天我去车场查哨,隔很远便听见哨兵小王对我发出警示询问。正确回令后,我走过去。

“今晚口令再复述一遍。”我试探他。“报告,栋梁!”听罢,我很欣慰,打趣道:“普通话进步很大,没再把‘栋’说成‘炖’了。”说完,我和他相视一笑。

返回连队路上,我不禁想起前段时间,小王因为普通话不标准闹出的“乌龙”。

那次,小王担任厨房值班员,需要连队出几个人帮忙卸菜,他通过对讲机呼叫我:“排长,需要来10个人!”乍一听我有些惊讶,10个人?平时不是三四个就够了吗?工作要紧,我最终还是先派人过去了。大家回来后才告诉我,对方是需要“4个人”,不是“10个人”。

连队绝大多数官兵都能说比较标准的普通话,但有个别战士在这方面存在一定困难,并非他们口齿有问题——大家来自五湖四海,乡音难改,有的容易理解,有的则较难听懂。

起初对这事我没怎么在意。那天晚点名结束后,我提醒小王,平时要多练普通话,关键时候要表达清楚。他小声嘀咕:“这么多年习惯了,一时半会也改不过来呀。”

过了一段时间,小王又为此闹出了一段“插曲”。当时上级开展连排战术考核,红蓝双方都会进行渗透与反渗透,一到夜里,大家全都打起精神,生怕被“摸哨”。

凌晨时分,小王穿过树林前去接岗,哨兵警觉地询问口令,小王脱口而出,对方却没有马上回令。正当小王疑惑之际,哨兵猛地从身后将他扑倒,打起手电一照,才发现抓错了人。

小王当时很是委屈:“都是自己人,下手这么狠!”哨兵见状连忙解释道:“谁让你把口令中的‘盆’说成‘棚’。”

第二天,大家知道这事后,议论纷纷。我了解情况后没有再一笑了之,而是开始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说好普通话看似是无足轻重的小事,但放在部队这样的战斗集体,就成了战友间有效沟通的硬性需求。平时沟通中出现差错和迟误,轻则影响交流,重则影响战备训练和工作质效;到了战场上,甚至可能会影响胜负。

接下来几天,我留意对连队官兵认真摸排,发现口音较重的战士有四五人,他们在工作训练中常因咬字不清、语速忽快忽慢把班长骨干急得团团转。

当周的连务会上,我把“讲好普通话也是一种战斗力”这个话题摆上台面讨论,还举了小王的例子,让大家谈谈自己的认识,探讨解决办法。

“可以让普通话标准的战友一对一帮带”“建议结合每天读报、点评新闻,让他们多加练习”……综合大家意见,我们很快展开传帮带活动。课余时间,请发音标准的战士针对一些难以区分的声母韵母传授发音技巧,带着他们听广播、读报,模仿播音员说话的语速节奏。

着眼任务实际,连队还向上级提出“设置口令尽量避免使用谐音、同音字”等建议。

一段时间学习后,包括小王在内的几名战士进步明显,有一名战士甚至能熟练地说绕口令,后来通过大家“验收”,这名同志还成了荣誉室解说员。

秤砣虽小压千斤。类似讲好普通话这类不起眼的小事,也可能引发大问题。这段经历使我认识到,作为一线带兵人,必须勤于观察思考,对细节问题予以足够重视,对战士成长进步负责,对战斗力建设负责。

(解放军报记者 卢东方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