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舰机协同战海天
——海军某护卫舰支队携手友邻部队开展实战化训练见闻
■解放军报特约通讯员 王光杰
海面,舰艇劈波斩浪;空中,战鹰铁翼飞旋。深秋时节,海军某护卫舰支队牡丹江舰携手友邻部队,展开一场复杂电磁环境下的协同训练。
“发现‘敌’目标!”刚刚抵达目标海域,牡丹江舰便接到“敌情”通报。
顷刻间,战斗警报响彻全舰,官兵迅速奔赴各自战位。舰载直升机腾空而起,飞向预定海域上空。
作战指挥室内,指挥员下令与直升机组网建链,根据战场态势,灵活调整攻防策略。一张由舰艇雷达、电子侦察设备和直升机共同织就的立体探测网迅速铺开。海天之间,侦察与反侦察、压制与反压制轮番展开,攻守之势数次转换。
随着时间推移,对抗进入白热化。面对“敌”舰多波次饱和攻击,指挥员通过“任务式指挥”下达总体作战意图和作战要求,兵力分配、战术战法选择则由一线作战单元基于共享态势自主完成。
“强电磁干扰!”特情突至,雷达屏幕上“敌”舰信号消失。指挥员迅速下令重建通信网,释放干扰弹,官兵闻令而动展开处置。舰机各作战单元依据战场态势主动补位,灵活应对。不多时,战舰重新占据有利态势并夺回主动权。
“目标锁定!”舰艇指挥系统快速生成火力分配方案。“发射!”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模拟导弹成功“命中”目标。
“舰机协同是现代海战的核心作战样式之一。只有平时在协同中磨合,在对抗中淬炼,战时才能发挥‘1+1>2’的体系作战效能。”该支队领导介绍,此次训练聚焦舰机协同作战效能,探索从战术配合转向体系融合的新战法。
海面风急浪高,水下暗流涌动,一场“猎鲨”行动接续展开。舰载直升机前出吊放拖曳声呐,牡丹江舰同步组织对潜搜索,加强水下噪音听测。
“敌”潜艇嗅到危险气息后,立即实施干扰并进行战术机动,利用海区水文环境和海底地形,连续变向变速,企图摆脱追踪。
舰机按照协同作战要求,迅速扩大搜索范围。很快,牡丹江舰声呐部位成功锁定“敌”潜艇位置。保持稳定跟踪后,牡丹江舰快速占领有利阵位,对“敌”目标实施模拟打击……
该支队领导介绍,从依赖语音通信到数据链自主交互,从按照预定方案执行到基于态势自主决策,从追求单平台性能极限到注重体系效能优化,近年来,他们持续深化与友邻部队联训机制,将不同力量要素、不同作战单元嵌入体系作战链条,优化完善数个协同作战战术战法,部队遂行使命任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