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破除是非不辨的“有害论”
——持续深化政治整训、纵深推进正风反腐系列谈⑤
■李桂增
反腐败是在荡涤污泥浊水、革除陈规陋弊,不仅不会导致“水至清则无鱼”,还可以防止“劣币驱逐良币”,进而营造“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的良好氛围。
曾几何时,地方上出现反腐败影响经济发展的错误论调,这种论调把经济增速放缓、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归责于反腐败。随着军队正风反腐向纵深推进,也出现了类似论调:反腐败不能用力过猛,如果要求太严、管得太死,容易造成人心惶惶、人人自危,挫伤干部积极性、创造性,影响强军事业发展。
这种是非不辨的“有害论”以偏概全,混淆是非界限,颠倒对错观念,把反腐败与干事创业对立起来、割裂开来,本质是对“为了谁、依靠谁”的根本性错判,要么是没有认清腐败的严重危害、严峻形势,要么是为腐败行为开脱,为不担当、不斗争找借口。
古人云:“见百金而色变者,不可以统三军。”为部队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为强军兴军注入持久动力,正是反腐败红利之一。试想,如果腐败盛行,怎么能做到强军建设质量托底、能力托底、廉洁托底?如果上梁不正,怎么能带出令行禁止、敢打必胜、作风优良的过硬部队?如果人心涣散,怎么能保证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所以说,反腐败对国防和军队建设有害还是有利,答案不言自明。
习主席指出:“政治生态好,人心就顺、正气就足;政治生态不好,就会人心涣散、弊病丛生。”党的纪律和干事创业是内在统一的,纪律规矩既明确了不能触碰的底线和边界,也为党员干部干净干事、大胆干事提供了行动准绳。制度红线防范的是违法乱纪、推诿扯皮,激励的是遵纪守法、担当作为,激浊扬清是为干部营造公平竞争、风清气正的工作环境。堂堂正正做人、规规矩矩做事,就会拥有干事创业的充分自由和广阔空间。
“部队越反腐越坚强、越纯洁、越有战斗力,反腐才能强军。”对何卫东、苗华、何宏军等人的严肃查处,再次表明了党中央、中央军委将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的坚定决心,彰显了军中绝不允许有腐败分子藏身之地的鲜明态度,是党和军队反腐败斗争取得的重大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败斗争的“成绩单”足以击破一切“有害论”:一度弱化的党的领导得到加强,一度偏移的工作重心得到归正,一度被认为刹不住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得到遏制,一度恶化的政治生态得到扭转……实践充分证明,惩贪肃腐清除的是攻坚路上的绊脚石,挤去的是战斗力建设的水分,凝聚的是奋斗攻坚的士气。我们去腐的速度越快,生肌的速度就越快,强军事业发展就越有保证。
腐败问题是长在军队肌体上的一个“恶性毒瘤”,一日不除,军心一日难安,士气一日难振。不反腐败,必将因腐而败;真反腐败,才能立于不败。正风反腐只能进不能退、只能严不能松,我们必须匡正模糊认识、廓清是非界限,把错误思想根子拔除掉、把正确价值观念立起来,以“能多做事即心安”的胸怀,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干劲,以“身正不怕影子斜”的定力,满怀热忱干事、光明磊落干事、干干净净干事,努力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