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蓝军故事
新训法产生的背后
■刘其旭 解放军报特约通讯员 宋润鹏
这是一场仅隔一墙的对抗——
键盘声声、荧屏闪烁,态势显示屏清晰标注着“敌”我双方兵力动向……前不久,笔者走进海军某潜艇部队训练中心,观摩一场红蓝模拟对抗训练。
面对蓝方频频出招,隔壁训练室的红方艇员倾力还招——声呐兵快速从复杂多变的信号中锁定目标;舵信兵紧握手柄,依令而动,几次短暂的“变奏”影响了蓝方的攻防节奏。
对抗训练现场,笼罩着一股紧张的气氛。电子显示屏上,蓝方舰艇编队执行通过某海域任务时,红方潜艇隐身于深海之下,早已严阵以待。正当蓝方即将突破区域时,一枚雷弹从红方潜艇“发射”而出,向蓝方扑去……
看到红方取胜,担任蓝方队长的该中心教练员郑伟,比自己赢了还要高兴。他向笔者解释道:“红方艇员能力提升明显,这与我们最新提出的‘两实三全组训法’关系很大。”
郑伟领衔的训练中心水下攻防“蓝军”团队,担负着为艇员们组织模拟训练、进行专业教学指导、采集分析训练数据和评估训练效果与考核等任务。一段时间以来,他们致力于构建实战案例库,将演训一线案例和经验引入模拟训练场。
这个新训法,是团队教练员们根据自己汇编整理的题库手册提炼而来。聚焦题库手册中的潜艇水下攻防重难点问题,他们研究提出针对性组训思路。郑伟记得,那段时间,他们整天在作战室对着模拟器研究,桌面上摞着厚厚的战场态势图,笔记本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标记……
走出对抗现场,红方指挥员直呼打得过瘾!随后,对抗双方立刻展开复盘,调整完善行动方案。
“一案敌我战损比5∶3,二案敌我战损比2∶1……”模拟训练室的一角,堆叠着十几本题库手册。复盘会上,郑伟将新训法中设置的情景与题库手册中的原型题目展开对比,逐步讲述不同变量条件下红方应当采取的措施,共同研讨“最优解”。
“题库手册是‘蓝军’团队心血的凝聚,是我们锤炼过硬艇员的‘制胜棋谱’。从航线规划到兵力调度、从进攻战术到反攻战法等内容,多数战场态势的应对方法都可以在其中找到思路。”郑伟说。
据了解,这套立足训练大纲要求,以潜艇水下作战训练系统为抓手,结合海上训练急难险重情况总结汇编的题库手册,已成为提高艇员技战术水平的“加速器”和新型战法训法的“孵化器”。
“水下蓝军”的“制胜棋谱”
■胥 展 羡 崑 刘其旭 解放军报特约通讯员 宋润鹏

海军某潜艇部队训练中心组织模拟对抗训练。胡淇柏摄
设立“棋谱”——
荟萃博弈新招术,融合智慧新感悟
走进海军某潜艇部队训练中心模拟训练室,荧屏闪烁,键盘声、口令声此起彼伏,一股“硝烟味”扑面而来。
参训艇员队指挥员望向屏幕,额头上渗满细密的汗珠。红方各战位官兵密切配合:声呐技师持续跟监目标动态,仔细判别波段信号;航海长根据航速航向以及“敌”舰艇运动态势准确绘算,不断修正潜艇航路……规避、隐藏、突防,在艇员们的密切配合下,红方潜艇成功摆脱追踪,打破危局。
“这次训练叠加了突破联合封锁圈和对单舰攻防等多种战术背景,艇员队能够见招拆招并最终实施反击,与教练员团队合力编写的题库密不可分。”督导训练的上级机关李参谋说。
训练中心教练员郑伟拿出题库手册,向笔者展示目录。浏览发现,这本题库中包括隐蔽对舰艇攻防、对编队攻防、与反潜体系斗争等10余类科目,以及根据战术区别衍生出的近千道题目。
“这本题库是教练员们打破训练常规、谋求战法训法创新的智慧结晶,如同一本‘棋谱’,通过题目背后的招式招法,帮助艇员提升打赢能力。”郑伟说。
题库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几年前的一次考核。
那天,教练员们按部就班设置想定,随着鱼雷成功命中舰艇,对抗以蓝方败北收场。不料,在复盘会上,参训艇员向郑伟“发难”:“处置流程我基本能背下来,这种回合制的训练感觉索然无味。还是双方自由对抗,真刀真枪才过瘾。”
郑伟一听,带领教练员果断应战。他们调试参数,增加反潜力量,一场“背对背”的模拟对抗在屏幕上拉开帷幕。
“发现‘敌’反潜机,速潜、速潜……”艇员队驾驶潜艇成功规避了蓝方侦察、突破封锁。正当艇员们放松警惕时,郑伟操纵的潜艇隐蔽机动至某附近海区,在编队艇船的掩护下一击即中。
这一仗虽然打赢了,但艇员们的质疑,一连几日萦绕在郑伟心头。
如何尽快提高艇员们的实战水平?作为围棋爱好者,郑伟在研究一场围棋比赛时意识到,棋手要想尽快提高棋力,会通过学习揣摩棋谱来理解高手的布局策略、攻防逻辑。思及艇员培养,他认为也可以建立一套涵盖多种“题型”的题库,以尽快提高艇员在复杂战场环境下的协同作战能力。
起初,郑伟将训练间隙的零散想法记录在笔记本上——从如何干扰对手的指挥通信,到利用海域进行隐蔽突袭,再到如何融入编队体系作战……随着研究和实践的深入,他将这些想法进行整合,构思如何在不同作战阶段通过巧妙的兵力部署和伪装,构建让对手难以化解的新“危局”。
几次训练过招下来,艇员们都说,蓝方变得越来越“难以捉摸”了。
一次院校组织的交流论坛中,有位教授介绍了“新型作战概念及关键支撑”的相关内容,令郑伟深受启发。由于自身相关领域知识储备较少,他请经验较为丰富的教练员冷凌云和龚杰,依托科研院所的联教联训平台,观摩学习院校的最新成果。
待教练员将研究成果带回单位后,他们立即成立多个研究小组,研练新型招法。中心作战室里的灯光常常亮到凌晨,教练员们运用图表分析、仿真推演等手段,不断对现有作战方式推陈出新、迭代升级,将新的对敌策略融入题库。
“从探测侦察、武器攻防等基础训练,到模拟兵力协同作战,再到训法战法研究,多亏了这本题库,让我这个‘新手小白’成功实现了‘三级跳’!”近期在大项比武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某艇员队军官张晓龙说。
变换“棋谱”——
题库取百家之长,运用存一心之妙
在该中心某教研室,一份教案引起了笔者注意:一次60分钟的复盘,竟有8个实战案例,战场态势相关信息出现了40余次。
教练员冷凌云告诉笔者,这些实战案例都是根据该部舰艇指挥员的建议,从海上任务经历中精心挑选汇编出来的,用以提高复盘的“含战量”。
“博弈之道,重在总结经验。如果只是‘按图索骥’般出题、答题,没有反思警醒、总结提高,那么题库的价值便难以发挥。”冷凌云介绍,题库运用初期,部分艇员反映训练之后的复盘不够深刻,收获较少。教练员们对此十分重视。他们精心梳理每次考核后的训练数据,区分作战、保障等指挥链不同专业岗位,向海上任务经验丰富的艇员队领导、各专业骨干号手面对面取经问计。
很快,他们设立了机关——艇员队双向联合导调组,将经验丰富的艇员队指挥员编入“蓝军”队伍,形成教练员与艇员队联动教学的联教联育模式。
“只有占据‘变’的优势,才能打出‘战’的胜势……”一次讨论中,艇员肖国庆讲述了他所在艇员队在远海遭遇特情后,官兵冷静判断周围态势,快速梳理可能出现的多种情况并推演解决方法,最终通过灵活操纵化解危机的全过程。郑伟听了肖国庆提供的实案后,拉着他和教练员将导调特情变换重组。
正如围棋的变化是难以穷尽的,一套基础题型,改变某个参数、更换某个想定、设置不同搭配,就可以衍生出数十种乃至数百种不同的“变式”,这也是战术研究的乐趣。在教练员与指挥员、艇员的出谋划策、协同把关下,题库手册得到了进一步扩充。
“变量一改,整道题目都需要‘推倒重来’。面对庞大的计算量,我们需要一个强大的数据处理器。”为了让题库手册的系统更加完善,该中心遴选专攻大数据分析及人工智能专业的博士陈滨加入“蓝军”团队。
陈滨和战友紧盯前沿科技,走访多家科研院所和军工企业,在中心已有的数据生成系统基础上,成功开发出某数据解算系统,极大缩短了教练员出题审题的效率。
“不停吸纳训练经验、不断变革对抗模式,方能让艇员们真正从‘战争’中学会打仗。”这是教练员龚杰常说的一句话。
去年冬天,龚杰怀着激动的心情出了趟“远门”。那次任务,他跟随水面舰艇赴某海域进行水下攻防演练。虽然之前他也有许多类似经历,但这次的收获意义非凡。
那天,蓝方编队正在搜寻红方潜艇,经过多部门共同协作,红方声纹特征出现在仪器上。捕捉到红方潜艇后,龚杰本以为蓝方会像往常一样直接发起火力打击,令他意外的是,编队指挥员只是下令继续机动航行,解算红方运动要素。当其运动轨迹了然于胸后,指挥员下令突击,“鱼雷”成功命中红方潜艇,编队大获全胜。
“这样做,战场上不会失了先机?”面对龚杰的疑问,蓝方指挥员借用围棋中“征吃”的概念解答:“在连续追击收紧对方棋子气口时,需要预先计算十余步棋势变化,方能使得每步棋精准卡住对方去路。我们在攻击之前把对方运动要素掌握全,就是要‘谋定而后动’,达到一击即中的效果。”
一番话引起了龚杰的深思。“题库的编写要取百家之长,把目光放长远,多借鉴兄弟部队的经验做法,才能教学相长。”远行归来,他们把参加演训的心得成果融入题库,将原有的攻防科目题库进行扩充。
几个月后,多个作战“场景库”“战法库”“兵器库”在题库中成功建立,艇员们隐蔽侦察、机动破袭、攻防突防等核心作战能力的提升途径得到有效拓展。
跳出“棋谱”——
形神兼备路犹长,以变制变无止境
在潜艇舰桥上极目远眺,数艘舰艇驰骋海疆的壮阔图景映入教练员谢飞跃眼帘。
多年来,从红方到蓝方、从近海到远海、从全训考核到专项任务……谢飞跃的身份在跟艇指导的业务长和红蓝对抗的专家之间来回切换。
今年6月,某海域波诡云谲、风高浪急,该部以潜舰机“背靠背”自由对抗的方式,组织潜艇与水面舰艇部队展开实战背景下的攻防演练,在深海大洋检验题库的实战效能。
骤然间,战斗警报响起。反潜巡逻机完成与水面舰艇组网建链,潜艇开展区域游猎,一张海空潜联合的“猎潜”网悄然张开。
“速潜、速潜、速潜……”谢飞跃所在潜艇随即按一级部署就位,航海、指控、声呐等战位密切协作,艇指挥员根据战场态势实时选择突破航线与方式。
然而,几分钟过去,依然没有发现“对手”的任何踪迹。谢飞跃和艇指挥员按照题库中多种想定开展“头脑风暴”,还是无法得出有效结论。
“在此刻的战场环境下,最危险的地方恰恰是最安全的地方。很多时候,我们需要跳出‘棋谱’里的固定招式,掌握真正的制胜‘棋理’。”谢飞跃沉思片刻后,向艇指挥员建议:声呐岗位加强听测,判断“敌”方位置。
此时,声呐兵曾德雨突然眉头紧锁,一个一扫而过的微弱信号吸引了他的注意。多年累积的经验告诉他:对手转到了我方潜艇的“死角”。
关键时刻,潜艇却失去了最佳攻击阵位。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式”,艇指挥员审慎决定后果断下令:立即启动预案完成打击。
演训结束后,谢飞跃和各艇指挥员带领各战位骨干、专业号手进行深入交流,研讨潜艇作战指挥等环节的重难点问题。“用好题库理解对手的‘躯体动作’只是基础,要想做到预判对手的预判,需要对战场双方的作战理念、协同规则、指挥模式和思维习惯进行精准把握。”谢飞跃说,“未来战场复杂多变,跳出‘棋谱’,是为了不拘泥于教条,掌握规律以变制变。”
前不久,多个艇员队受领任务开展对抗训练,他们纷纷打破题库原有规程,凭借自身对战场研究的心得体会,在某海域展开角逐。
蓝方打出新战法,红方紧接着反制;红方加入新变量,蓝方立刻施以变招。艇员们密切协同、见招拆招,争相占领有利攻击阵位,双方在红蓝思维转换中获得进一步磨砺。
实践之后,官兵又将获得的新理念、新战法补充进题库,不断修订完善。几经迭代的“棋谱”,成为助力打赢的“制胜法宝”。
郑伟介绍,今年开训以来,他们加快探索战斗力生成新模式,创新提出“潜艇攻防两实三全实战化组训法”。同时在此基础上,他们还致力于将训练成果转化推广,实现“一艇训练、多艇受益”,截至目前已转化10余项具有实战价值的新战法。
“一支合格‘蓝军’应形神兼备,‘蓝军’的砥砺之路永远没有完成时。” 笔者走出该中心办公楼时,天色已晚,可大楼却灯火通明,几名教练员还在研究完善下一步的训练方案。
不远处,“走实训之路,练打赢之功”的鲜红标语,静静见证着他们越走越快的胜战步伐。
锐视点
在总结反思中探求胜战之法
■昌 弟
习主席指出,我们党一步步走过来,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本领,不断提高应对风险、迎接挑战、化险为夷的能力水平。
善于总结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有效的工作方法。1965年,毛泽东同志在北京接见从海外归来的李宗仁夫妇,会谈时曾问李宗仁的机要秘书程思远:“你知道我靠什么吃饭吗?”程思远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毛泽东同志意味深长地说:“我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以前我们人民解放军打仗,在每个战役后,总来一次总结经验,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然后轻装上阵,乘胜前进,从胜利走向胜利,终于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革命战争年代,我军无论是胜是败,战后总结已成为一种习惯。每当一场战役或战斗结束,相关部门都会撰写战斗要报、战斗简报,总结经验教训,提出对策办法。从游击作战的“十六字诀”到抗日战争的“论持久战”,从解放战争时期的“十大军事原则”,再到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的“零敲牛皮糖”,人民军队从战争中学习战争,从实践中探索规律,研究出的战略战术成为世界军事史上的重要篇章。
战争年代,我军在战争中学习战争,现在则主要是在训练中学习战争。倘若对抗训练后不注重总结,成功了不知道胜在何处,失败了不明白败为何因,就会陷入盲目状态,使战斗力水平长期在低层级徘徊。如今,部分官兵虽然注重练兵场上的表现,但总结复盘的“下篇文章”做得还不到位。让每一仗都不白打,应当是我们练兵备战的正确态度。只有通过总结经验、查找问题、理清思路,才能让平时军事训练的经验教训得到充分利用,从而为能打仗、打胜仗提供不竭动力。
所谓“善败者不亡”,总结复盘的关键不在于谁胜谁负,而在于能力如何提升、招法如何精进。
坚持在“全”上使长劲。将经验总结贯穿到军事训练全过程,每逢科目结束、阶段收官、考核完毕、演训完成,都应该回头看一看、同战斗力标准对对表,把成绩问题都拿出来摆一摆,提炼出真正能够提高战斗力的有益做法。
切实在“真”上做文章。杜绝“绕路而行”“打结翻篇”的浮躁心态,破除“坐而论道”“凭空出理”的形式主义,坚持实在管用的解决办法,活用作战理论、吃透作战理念、设实作战行动,让官兵在使尽浑身解数的过程中锤炼真本领。
大胆在“新”上求突破。今天练兵场上发现的创新点,可能就是明天战场上碰到的难点。针对训练中出现的新情况,应打破惯性思维、打开战略视野,用前瞻性思维武装头脑,用新思路新理念破解训练难题,不断在总结反思中探求胜战之法,在未来战场居于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