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集团军某旅“邱少云生前所在连”持之以恒强化纪律教育——
用铁的纪律锻造铁的队伍
■孙 晨 王 振 章林峰
聚 焦
初冬时节,雪域高原朔风如刀。
茫茫夜色中,第76集团军某旅组织的一场实战化训练拉开战幕。担负前出侦察任务的该旅“邱少云生前所在班”班长白晶带领3名战士,在寒冷刺骨的戈壁滩上潜伏至深夜,在挑战生理极限中精准摸清“敌”兵力部署,圆满完成任务。
“纪律重于生命”,是深藏在这支英雄连队血脉中的红色基因。73年前的抗美援朝战场上,该连前身部队奉命攻占391高地。距敌仅60多米的草丛中,面对烈焰焚身,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在烈火中岿然不动直至壮烈牺牲,以血肉之躯铸就“纪律重于生命”的精神丰碑。
英雄远去,精神永存。73年斗转星移,一代代官兵将“纪律重于生命”的忠诚信念融入血脉薪火相传。连队先后涌现出46位英模人物,获得“攻坚模范连”“纪律严明模范连”等荣誉称号,荣立集体大功6次。

邱少云烈士牺牲73周年纪念日,该连官兵参加缅怀仪式。齐 翊摄
“邱少云!”“到!”
每天晚点名,“邱少云生前所在连”官兵都要进行呼点。几十年来,这声响亮的应答从未间断,让忠诚担当的精神和严守纪律的作风赓续传承、历久弥新,成为连队一代代官兵共同坚守的精神高地。
数十年的赓续传承如何不断线?上等兵张博然的成长转变中隐藏着答案。
今年7月初,刚来到这支英模连队的大学生士兵张博然干劲十足,但繁重的训练和严格的管理却让他很快出现了思想波动,训练积极性一度低迷。
转变,源于一堂教育课。那天,指导员王磊带着新兵参观连队荣誉室,给大家分享了一个故事:部队奉命执行战斗任务途中,邱少云负重前行,脊背被磨得血肉模糊,但他只是用布条简单包扎了伤口,便咬牙跟上了队伍……授课时,张博然深受触动,对英雄的敬仰油然而生。
看着荣誉室里摆放的物品,重温先辈感人事迹,张博然感慨万千。授课结束后,他在笔记本上写道:“邱少云在战场上守纪如铁,正是源于平时纪律严明。只有把平时当作战时,才能真正将‘守纪’二字刻进骨子里。”
思想转变催生行动自觉和奋进动力。从那天起,张博然每天训练结束后都主动加练,训练成绩稳步提高。他还主动申请加入连史讲解员队伍,为其他官兵讲述邱少云的故事。
“官兵发自内心认同,执行纪律才会更加坚定、更加严格。”王磊说,为持续激发官兵干事创业的热情动力,他们注重讲好英雄故事,结合担负的使命任务灵活开展教育,引导官兵争当“邱少云传人”,让守纪如铁的红色基因焕发出强大生命力,有效激发了年轻官兵矢志强军、敢打必胜的血性胆魄。
一点一滴强化,一朝一夕养成。在“邱少云生前所在班”宿舍,一直为老班长邱少云保留着一张床铺:被子叠得棱角分明,床单平整如新。在怀念老班长、学习老班长、致敬老班长的点点滴滴中,守纪意识如春风化雨,浸润战士心田。
为引导官兵强化思想认同、形成行动自觉,连队常态开展新兵下连第一站参观邱少云烈士纪念馆等仪式教育,深入开展“讲英雄故事,做英雄传人”教育实践活动,将不同形式的教育融入日常管理、战备训练和大项任务,时刻提醒官兵守纪如铁,扎实走好军旅生涯每一步。
“连队持之以恒的教育,如同一把锋利的刻刀,在我们心底刻下了深深的印记。”第54任“邱少云生前所在班”班长白晶说,“作为英雄的传人,‘纪律重于生命’已融入我们的血脉,刻进了大家的骨子里。”
有一年,连队参加上级组织的比武,有人提议:“为取得更好的成绩,可考虑挑选精兵强将上阵。”时任连长李文年态度鲜明:必须全员参考、全课目迎考。最终,在参赛的9支队伍中,该连以战术协同零失误、装备操作零差错的绝对优势夺得第一。
平时纪律严明,战时无往不胜。战建备一体建设,为全旅作示范;军事体育运动会,获团体总分第一名;武器效能试验,多项训法战法得到验证……近年来,该连官兵用实际行动为“纪律重于生命”写下更多生动注解,打赢了一场又一场攻坚战。
去年夏天,一场战术训练中,连队奉命在荆棘丛生的沙地隐蔽渗透,要求全员静默。面对突如其来的沙尘暴,全连官兵静静潜伏3小时,成功引导炮兵分队摧毁“敌”指挥所。
这样的故事在该连并不少见。一次高原训练中,下士张超为完成伏击“敌”坦克任务,在结冰水沟中潜伏两小时;跨区演习中,上等兵乔志强遭马蜂蜇伤,面部肿胀导致视线模糊,仍忍痛完成任务……一茬茬官兵将点滴养成的纪律自觉,转化为练兵备战中无往不胜的战斗力。
“军人的天职是服从命令,钢铁的纪律是胜利保证,邱少云是学习榜样……”雪域高原,天寒地冻,训练回营路上,该连官兵军容严整,齐声高唱《邱少云之歌》。铿锵的旋律响彻云霄、久久回荡……
探 源
战火中淬炼的纪律自觉

纪律是战斗力的基石,更是人民军队融入血脉的信仰。
1952年10月,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前夕,邱少云所在部队担负攻击敌前哨阵地391高地的作战任务。然而,391高地地势险要,敌防守火力密集,任务难度和危险可想而知。
“必须拿下391高地!”为了缩短部队冲锋距离,最大限度减少伤亡,邱少云所在的第3营奉命潜伏在391高地前的草丛中,配合大部队发起进攻。
深夜,邱少云和战友们悄悄前出,潜伏在391高地前方草丛里,全身伪装,纹丝不动。邱少云潜伏的位置,距离敌阵地只有60多米。第二天,敌人在我军潜伏区扔下大量燃烧弹。很快,不断蔓延的大火烧毁了邱少云身上的伪装物,衣服很快也燃烧起来。
当时,邱少云身旁就有一条水沟,只要翻身一滚,就能把身上的烈火熄灭。但这样一来,潜伏突击队就会被敌人发现。为了不暴露目标,邱少云强忍剧痛,把冲锋枪和手榴弹、子弹小心翼翼地埋压在身体下面。大火猛烈地燃烧着,邱少云的身体一动不动,直到壮烈牺牲。邱少云用生命捍卫了战场纪律,换来了战斗的胜利。
为了表彰邱少云的英雄事迹,志愿军领导机关给他追记特等功,追授“一级英雄”称号,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邱少云“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这不仅是对英雄个人的褒奖,更是对“纪律重于生命”这一精神的崇高礼赞。
探寻英雄精神的源头,我们从邱少云生前留下的文字中找到了答案。他曾在写给家人的书信中写道:“到朝鲜后一定要拼命打仗,不怕死。为了让所有的受苦人都像我们一样过上好日子,我死了又算个啥子么。”在向组织递交的入党申请书中,他更是立下了“为了战斗的胜利,甘愿献出自己的一切”的铮铮誓言。朴实而坚定的语言,生动彰显了一名革命战士将个人命运与革命事业紧密相连的崇高境界。
战后,志愿军官兵在邱少云牺牲的391高地崖壁上,刻下了一行大字:“为整体、为胜利而自我牺牲的伟大战士邱少云同志永垂不朽!”从革命战争年代到强军兴军新征程,人民军队的纪律意识历经战火淬炼,已深深融入官兵血脉,成为人民军队代代相传的红色基因。
(王磊整理、王瑞泓作图)
视 点
“纪律中有无穷的战斗力”
■张 迪
“一场阅兵,让我们看到了什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结束后,一位网友如此发帖追问。热烈讨论中,一条回复赢得大量点赞:“阅兵阅的是一支军队的魂,是纪律、是作风。”
纪律之于军队,犹如水、空气之于生命。有着严格的纪律,自觉而坚定地遵守纪律,是由我军性质和所担负的使命决定的。90多年来,人民军队不断续写军纪如铁的光辉篇章。哪怕饥寒交迫,也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哪怕烈火焚身,也岿然不动,直至付出生命;哪怕身陷绝境,也坚守战位,慷慨赴死……那一个个震撼人心的壮烈瞬间,无不体现出广大官兵严守纪律的坚定性、自觉性。人民军队之所以所向披靡、无往不胜,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这支军队有着铁的纪律。
习主席在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把“坚持实行自觉的严格的纪律”作为我军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的一项重要内容加以强调,这是对我们党建军治军规律的深刻揭示。当前,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高质量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要求我们不仅要更加重视纪律建设,还要深入研究新形势下面临的新情况新特点新问题,把纪律建设抓得更具针对性、实效性。
“纪律中有我,纪律中有你,纪律中有无穷的战斗力”。在继承中更好地发展,在发展中更好地继承,始终“坚持实行自觉的严格的纪律”,始终做到令行禁止、步调一致,我们这支军队就一定能“上下同欲”,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