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小节,不让“鱼刺”卡喉咙
8月10日上午,新化县人武部部长、“武常委”朱国飞到挂点帮扶的乡镇指导工作。忙完工作,镇领导想留他在机关食堂就餐,但朱国飞看离饭点还有半个小时,便谢绝了这一安排而执意返回人武部。
“又不是高档宴请,在镇里食堂吃个便饭有啥关系?”路上,司机不解地问。“县委有规定,常委下乡镇检查指导工作时,没到吃饭时间能赶回县城的,就不能在乡镇就餐。吃顿便饭不是大事,但违反规定就不是小事了!”朱国飞郑重其事地回答。
“武常委”在地方党委班子任职,工作中的类似“小事”常会遇到。讨论中,大家普遍感到,在作风建设问题上,大家对法纪不敢越“雷池”,却容易忽视小事小节。“就像平时吃饭,卡在喉咙的往往不是牛排大骨,而是小鱼刺!”涟源市人武部政委、“武常委”段德学形象地比喻。
针眼大的洞,能透斗大的风。几年前,某地一名人武部领导在公众场合因口角纠纷,被炒作成轰动一时的舆论事件。而近期有媒体报道,一名男子因为鱼刺卡喉被夺走生命。吉首军分区“武常委”在讨论中,将这两件看似不相干的事联系起来,得出一个启示:作风小节不重视、不检点,同样可能成为损坏军队声誉的“夺命鱼刺”!
“抓作风树形象,就要小题大做真较劲!”汝城县人武部部长、“武常委”邱爱国这样认为。去年6月,邱爱国有个亲戚在县城开了家商场,开业那天,想请他去撑撑场面,邱爱国不留情面地回绝了亲戚。他告诉记者,平时接到出席其他商业活动的邀请,自己都是这个态度。“即便没有利益瓜葛,群众背后也会指指点点,军队的形象‘伤不起’啊!”
谈廉洁、话风气,通过大讨论,“武常委”们进一步强化了这样的意识:作风建设既要立起好样子,更要保持好样子,要让军队形象的“窗户”始终干净透亮!
(《解放军报》2015年08月13日 0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