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利用军地大数据平台提高新兵被装保障精准度
量身定制,新兵穿上合体军装
今年,征兵被装精确保障模式在全国推广铺开。对于每一名新兵来说,这是一件大事喜事——提高被装适体率、提升着装形象,进而增强军人荣誉感。对于军地相关部门来说,这则是件急事难事——从定兵到启运,短短数日,要完成每一名新兵的被装专送任务,时间紧任务重,需要军地多部门之间高效协作、精准确位。工作怎么抓?近日,记者在重庆、山东,记录下他们的探索和实践。——编 者
本报讯 记者左庆莹报道:这两天,重庆市江北区二次入伍新兵刘亚东处于“幸福的失落”中。原本计划好要在役前集训时露一手、显示一下“老司机”的与众不同!回忆起兵之初最烦心的就是“军装不合体”问题,他专门带上了针线,准备第一天晚上摆龙门阵传授军装改造窍门。没想到,军装领到手,一试穿就像是量身定制,针线没有了用武之地!
“四年前第一次领军装,没几个人是合适的,讲究点的战友都要自己改改。没想到,才4年,变化就这么大!估计还有不少经验已失效,我还是老老实实重新来过吧!”刘亚东笑言。
军装漂亮适体像定制是今年新兵的普遍感觉,而其背后是军地调动大数据平台资源,提高保障效率,努力提高被装适体率的努力。重庆警备区动员局局长官应权向记者介绍,今年征兵被装精确保障模式在全国全面推开,为了让新兵一入伍就能穿上适身合体的新军装,重庆市6月份就在各区县征兵体检站工作人员培训中,增加了这方面的内容;8月初,各区县将双合格人员数据录入征兵被装精确供应保障系统,并直接换算出套测号型;8月底,市征兵办将各型号的被装样品寄送到全市38个役前集训点,逐人进行试穿体验,进而修正数据。
9月1日,记者在九龙坡区人武部看到,役前集训间隙,2名地方裁缝忙着为青年量测体型。部长熊吉本告诉记者,以前,应征青年的体型数据就是一个身高体重。现在不仅采集的数据更多更细,而且前后至少经过3次审核修改。
9月2日,记者来到重庆综合仓库,工作人员正在对征兵被装物资按不同种类和型号进行摆放。工作人员翟耀介绍,从前期统计的1万余名双合格青年的体型数据分析,今年应征青年身高在170至175厘米、脚长在41码的人数最多,占总人数的一半以上,据此,他们已提前调集了相关被装。翟耀感叹道:“大数据分析为提前预置物资争取了时间,并提高了物资配送的准确度。”
按规定,从定兵到启运,相隔时间最短也就三五天,重庆市有5个区县距离主城区400公里以上,如何确保被装精准发放的准时高效?
在重庆市征兵办公室,助理员陈帝欣指着征兵被装专用电脑上的数据表格给出答案:一方面,今年开始,所有新兵被装数据有征兵办提交给重庆综合仓库后,仓库直接通过地方物流发到各区县人武部,减少了市征办这个环节;另一方面,签约配送公司—顺丰物流承诺所有递送包裹在重庆范围内48小时一定送达。
“精准被装保障的体验到底好不好,还得新兵说了算。”重庆市征兵办工作人员孙晓松介绍说,下一步,将通过APP、电话和包裹内的反馈卡,调查了解新兵的意见建议,进而修订方案,确保每一名新兵都能身着合体军装奔赴军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