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料图片。
(四)
2013年以来,一支《强军战歌》唱响军营:“听吧,新征程号角吹响,强军目标召唤在前方。国要强,我们就要担当,战旗上写满铁血荣光。”
唯强者进,唯强者胜。激昂的战歌,唱出了全军官兵拥护强军思想、响应强军思想、践行强军思想,在习近平强军思想引领下奋勇前进的心声。
理论一旦掌握群众,就会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习主席担任中央军委主席后的第一次出行,就登上中国改革标志之地的深圳莲花山。山上,有座名为“自我完善”的塑像:半身大力士挥舞着锤头和凿子,劈开大石,雕塑自身。
一位革命先烈曾说,“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如今,我们真切地看到,与中国军队的转型重塑相伴随的,是组成这支队伍的军人精神世界的转型和重塑。
1981年,黄克诚同志曾经回忆一个细节:战争年代,毛主席用电台指挥工作,“嘀嗒、嘀嗒”就是毛主席和党中央的声音,全党全军同志都无条件地执行。
为什么仅凭“嘀嗒、嘀嗒”,就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这是因为,那时的人民军队“如同一个和睦的家庭一样,如同一块坚固的钢铁一样”,自觉向党中央看齐,维护中央权威、贯彻中央指令。
一位作家曾说,“近代史上有过多次革新革命,多是少数精英、先觉者所为,广大群众成为看客”。然而,历史也公正记录着,从习主席在岭南大地提出强军梦的那一年开始,每一个中国士兵也在编织自己的梦想,它从此便如常春藤一般,爬满了他们的心间眉宇,变成了他们的自觉行动。
在中央军委民主生活会上,习主席曾说,作为军委主席,我应该拿出更多时间和精力,尽可能多地到部队走一走,到官兵特别是基层官兵中看一看。他想看什么?他当然惦记着官兵的衣食冷暖,更关注着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对官兵精神世界的浸润和塑形,关注着这支军队应有的样子。
梁启超曾说:“思想者,事实之母也。欲建造何等之事实,必先养成何等之思想。”抚今追昔,习近平强军思想凝聚官兵看齐追随,忘我奋斗。航母舰载机飞行员张超,边防连连长杜宏,维和战士申亮亮、李磊、杨树朋,抗洪勇士刘景泰……这些人民军队新时代的英雄儿女前赴后继,付出鲜血乃至生命也在所不惜。
“今天比昨天好,这就是希望。”电视剧《士兵突击》中这句脍炙人口的台词,如今述说着官兵朴实的心里话。短短五年间,他们看到了这支军队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看到了阴霾散去,“挽住云河洗天青”;看到了“带着电闪雷鸣的变化”“如朝阳喷薄般的希望”。“天欲堕,赖以拄其间”。在官兵眼中,统帅的强军思想,就是人格的化身、钢铁的脊梁。
历史学家麦克尼尔在《西方的兴起:人类共同体史》一书中,曾以“此起彼伏的大海”比喻人类的历史。如今,在统帅的引领下,我们在强军的渡船上奋勇搏击,穿越惊涛骇浪,走过大潮奔涌的时光之海,心中更有透彻的发现——
“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原来,习近平强军思想不仅是统帅的宏伟擘画,也是我们对未来的真诚期许,更是我们对使命的慨然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