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与思考丨一枚实弹的分量究竟有多重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刘建伟 赵雷 张楠责任编辑:李丹妮
2018-05-02 03:36

前不久,某合成旅做了一项调查:训练中,你打过几次实弹,投过几枚手榴弹,排过几次地雷?没想到,这些问题却把一些官兵“问”住了——有战士反映,除新兵下连前打过靶外,平常接触实弹并不多。

在某合成旅四级军士长杨国军看来,“投弹,是军人杀敌的基本技能,跟老农耍镰刀差不多!”

可是,实投经常出情况,因此也常出一些耐人寻味的典型事迹。“战士手榴弹脱手滑落身旁,连长数秒扑倒救人……”前些年,“靶场救险”的新闻屡见报端。而最近几年,杨国军发现:相比以往,这样的新闻少了许多。这说明部队训练质量在不断提高。

“安全带”虽然必要,但不能成为战斗力建设的“绊脚绳”

某旅“三实”训练展开前,自上而下逐级开展训前动员,“安全”成为稳居榜首的“高频词”。采访中,一些基层官兵对此见怪不怪:“动枪动炮的,出不起事啊!”

座谈中,某旅一名“老牌”先进连的指导员蔫了。原来,保持了3年的先进,因为去年出了点事儿,年底连队“三连冠”泡汤了。

“人车枪弹密”是部队五大安全事故高危区,枪弹几乎占了一半。“年初出事,一年白干;年尾出事,白干一年”,过去这种“事故定乾坤”的压力,让不少单位的“三实”训练“缩水”。

遇会必提、逢训必讲。耳濡目染,大家对枪弹有了一种特殊的“敏感”。

某旅火力连上等兵卢志强是个十足的“兵器迷”。为了能实现操枪弄炮的梦想,他走进军营。“钢枪是军人最亲密的战友”,但入伍一年多,他对这个“战友”却又爱又怕。

去年,第一次走上靶场的小卢不免有些紧张。为了确保训练安全,部队把整个射击流程细化为10多步。“一令一动”的过程中,卢志强错了好几次,结果一发未射就被“请”到场外……

官兵“打弹”,领导“闯关”。枪和弹一结合,各级领导都捏一把汗,毕竟子弹不长眼,擦枪走火都要“见血”。

慢慢地,一些官兵发现:有的“三实”训练走起了“队列动作”,有的枪械排障用上了“专属保姆”,有的实射实投变成了“傻瓜操作”。

“战争从来都是一个充满危险的领域。”在战斗力标准讨论中,某旅领导给官兵算清了一笔“大账”:训练狠一点,人破皮车掉漆,出了事故可能还要挨处分;但如果在训练中搞花架子,战场上打了败仗,这份责任未来谁担待得起?

这否决那否决,实战化训练不落实最该“一票否决”。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