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老联勤”时代,原来的联勤分部都预编有应急保障旅或应急兵站。在联勤部队改革深入推进的过程中,“应急”二字被悄然删除。删除“应急”,实现从急时“应急”到随时“应战”,给联勤保障部队战斗力保障力建设带来了诸多新变化新课题。
沈阳联勤保障中心某旅军事组组长吴刚,是从原来某分部战勤科科长兼应急兵站参谋长位置上“平职”调整过来。表面上看,前后两个职位级别相当。但自从部队删除“应急”二字之后,吴刚和战友们的新使命转变为:专司主营备战打仗,天天围着打仗转。
究竟这名新型“粮草官”如何“专司”,怎样“主营”?记者跟随吴刚的脚步,从部队日常战备、训练、学习和考核等细节,感受联勤保障部队职能任务向保障打仗转型的脉搏。
请关注今日出版的《解放军报》的详细报道——

该旅组织分队开展保障演练,战场勘察。 师庆鹏、张铁梁摄
演练突断电,数据不断流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汪学潮 通讯员 张志伟 陈永林
“05号地域,某部战车油料告罄,1号道路部分被毁,第2野战油料分队按03号保障方案实施应急保障……”6月上旬的一天晚上,沈阳联勤保障中心某保障旅进行网上作战保障演练,旅机关参谋人员根据战场态势适时调整保障方案,下达保障指令。
突然,演练大厅断电,现场瞬间一片黑暗。此时,通信系统自备电源自动切换,“无缝对接”保障指挥,成功避免了断电“黑障”的发生。
“演练用电有了备份保障方案,是我们贴近实战提升保障能力的一个缩影。”该旅军事组组长吴刚告诉记者,今年冬训期间,他们组织机关进行野外驻训演练,按常规从地方接来民用电保障。一天上午,作战保障训练正在进行,民用线路突然断电,演练被迫中断。
在复盘反思会上,该旅领导指出,指挥手段信息化程度越高,对电力的依赖程度也越大。战争胜败可能就在分秒之间,必须保证野战条件下电力保障绝对稳定充足。他们经过研究论证,为部队配备了野战应急电源和发电车,还准备了应急头灯等相关设备,完善细化了电力接续保障方案。
这是该旅组织的一次指挥所应对断电处置演练。指挥员临机拉下电闸,演练大厅里灯灭了。此时,电脑显示屏只是轻微闪烁了一下就恢复正常,通信指挥和数据传输没有间断。很快,演练大厅的照明灯也亮了,发电车已启动供电,演练持续进行,保障数据顺畅传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