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旅:删除“应急”二字后,使命就是“备战打仗”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汪学潮 张志伟 等责任编辑:李丹妮
2018-06-28 02:10

洗消作业。师庆鹏、张铁梁摄

保障方案适时修订“活”起来——

先行先备、随时保障成为习惯

吴刚介绍说,过去的应急兵站或应急保障旅,保障对象和方向基本是固定的,保障方案定期修订之后,一般情况下不会再大动。

如今,名字中删除“应急”二字,意味着联勤保障部队保障职能向全天候机动保障转变,保障时机常态化、保障方向全域化、保障对象多样化,随时执行全域战役战术机动联勤保障任务。这要求保障旅的指挥机关随时能够高效指挥保障,保障方案修订、指挥流程演练、专业勤务训练、野外生存训练等已成为机关干部的基本功。

一天下午,该部机关正在进行专业勤务训练,战勤值班员突然接到上级“驻地煤气管道泄露”警报。启动保障预案,相关人员随即进入各自指挥位置并迅速给相关分队下达预先号令,启动与驻地气象、环保部门的信息互通机制,机动指挥车、信息通信车和生活保障车在指定地域集结待命,部队做好了“一声令下立即出动”的准备。

这时,指挥所接到上级“情况解除”的通知。原来,这是上级组织的一次不打招呼的联合指挥演练。

“先行先备、随时保障,如今已经成为大家的习惯。”吴刚介绍说,不管是演练还是预先备勤,他们都会及时修订保障方案并做好相应准备,让方案“活”起来。春节前夕,天气预报称某地将遭遇暴风雪,机关自发针对可能机动保障的区域进行保障方案修订,并将部队拉到野外进行模拟演训。

一次,军事组分管战储物资保障的参谋王艺龙,接到“近百名旅客因雪灾被困某景区,要求实施紧急物资保障”的演训课目时,凭老思路拟制出保障指导方案。这份方案在提交后被判不合格,原因是指导方案过于粗放、操作性不强,现在必须改为精准的物资保障执行方案。

“从业务指导到精准执行,如今保障任务方案不能概略瞄准,这要求机关干部既要精通后勤业务,还要懂指挥、重落实。”吴刚介绍说,他们将“指技合一”能力强化训练列为全体机关干部的必修课,确保一声令下部队“拉得出、上得去、保得好”。

“明天一早,我们要组织机关干部和直属分队紧急机动百公里进行实装实弹射击演练,今天下午就安排人做执行方案了。”吴刚正说着,3名机关干部拿着各自的演练组织方案来找吴刚汇报。

吴刚与他们研究完善方案后,决定让刘参谋组织实施。“刘参谋以前是油料助理员,组训指挥能力是短板,这次让他负责就是有意锻炼他!”吴刚说。

记者探访机关各办公室,只见不管是参谋、干事还是助理员,大家都在自我学习、训练。每个人办公桌前面的墙上都挂着标绘过的保障方案地图,刚刚受领组训任务的刘参谋,正在认真将方案执行细节一个不落地往地图上标绘……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