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上红肩章的他们,成了红色圣地“播火者”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孙进军责任编辑:李丹妮
2018-08-22 03:25

在离中共一大会址不远的上海市静安区老成都北路7弄30号,是中共二大会址。这里是第一部党章诞生的地方,也是第一次提出“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地方。这里诞生了太多的“第一”。

徐少楠曾是十中队的一名士官,也是中共一大、二大会址的讲解员。去年年底转业时,他被上海一家知名公司“抢”去,当了董事长助理。但工作之余,他总爱故地重游,一来看看徒弟们的表现,二来想了解下这里何时向社会招收志愿者。

6月9日,在徐少楠引领下,我第一次走进中共二大会址。一进党章展厅,头顶LED屏上一组鲜红的数字立即映入眼帘:35020。徐少楠介绍说:“这个数字,表示党章诞生天数,每天都在更新。”顿时,我像是穿越了时空,一下子被拉回到那个烽火连天的岁月。

在这里,徐少楠向我讲述了一对父子冒死保护第一部党章等党史文物的故事,令我动容。这对父子,就是张人亚(又名张静泉)和他的父亲张爵谦。

1927年底的一个午后,在上海发动罢工斗争的共产党员张人亚,悄悄潜入位于宁波霞浦镇霞南村的家中,将一包书报文件交给父亲说:“这是一些非常珍贵的文件,一定秘密妥善保管。”交代完后,张人亚当即返回上海。

傍晚,张爵谦将文件悄悄拿到自家的菜园,塞进停放张人亚亡妻棺材的草棚。几天后,他向邻居佯称,静泉常年在外不归、杳无音信,恐怕早已死亡。接着,张爵谦在村东头的山岗上,为张人亚和他的亡妻修了一座墓穴合葬。张人亚一侧的衣冠冢,放置的是用油纸层层包裹的书报文件。为防别人生疑,墓碑上故意少刻了一个“静”字。

张爵谦在白色恐怖中煎熬了20年,上海、宁波都解放了,儿子还是没有回来,他预感到儿子是凶多吉少。“共产党托我藏的东西,一定要交给共产党。”1951年,年近八旬的张爵谦挖开墓穴,打开棺材,拿出那包书报文件,委托在上海工作的三儿子张静茂,将其交给了上海市人民政府。

打开一看,工作人员顿时惊呆了:里面共有珍贵文物36件,光一级文物就有20多件,如《共产党宣言》(中译本)、中共二大决议案、中国共产党第一部党章等。后来,张爵谦通过一份报纸刊登的消息得知,儿子张人亚于1932年12月由瑞金赴福建长汀苏区途中因积劳成疾病逝。临终前,张爵谦欣慰地说:“静泉是为党的事业牺牲的,值!”

这个故事,感动了一批批前来义务讲解的官兵,每天也在感染着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有一次,一个日本老人听了张人亚父子的故事后,走上前拉住徐少楠的手,用生硬的汉语说:“你讲的这个故事很感人,明年我要带着全家再来听一遍。”第二年4月,这位老人果然带领全家老少13口人,专程来到上海,现场聆听了这个故事。

“身处红色圣地,播撒信仰的‘火种’。通过我们的讲解,让更多的人受到教育、受到鼓舞,是我们最大的心愿。”徐少楠深有感触地说道。有一次,一位坐在轮椅上的老阿姨,对墙上的图片资料很感兴趣,几次挣扎着想站起来凑近看都未成功,急得直跟家人发火。

徐少楠见状,赶紧走上前,将老人轻轻扶起,背起老人一张图一张图地看,一个版块一个版块地介绍。1个多小时的参观结束后,望着汗流浃背的徐少楠,老人含着泪说:“在这里,我不仅看到了过去共产党人红心向党、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更看到了今天的人民子弟兵忠诚奉献、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怀。”

今年“七一”那天,徐少楠被中共一大、二大会址招收为讲解员志愿者,他兴奋地说:“我会带领公司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个光荣的群体。”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