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听说你分到新疆了

来源:国防部网作者:王雪振责任编辑:杨红
2015-07-10 09:32

来到新疆喀什后,我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所以有人问我对新疆的印象是什么,我的回答一直是两个字:感激。

我的单位属于南疆军区管辖,当时报到,军区干部处的戴干事特意和我谈心,他对我说:“南疆是片沃土,相信你能干出名堂的!”

这句话,我一直记在本上,它对一个初来乍到的毛头小子来说无疑是很大的鼓舞和激励。

到了师部后,我分到了直属队,按部就班当排长。大家对我还挺稀罕的,连长、指导员还有排里的班长都挺照顾我的,这里自然条件虽然差,但官兵还是非常朴实真诚的。

有一天晚上,我正在会议室加班看书。通讯员找到我,让我到宣传科去一趟,这是我和陈干事的第一次见面。

陈干事详细问了我的情况,建议我有机会可以尝试做些新闻宣传工作。走的时候,他送了我几本新闻写作书,让我抽空看看,我接过书的时候,突然感觉到了自己的价值,向陈干事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后来我去石家庄机械化步兵学院培训,就一直带着陈干事送给我的书,等任职培训结束的时候,书也被翻烂了。培训期间,我获得了军旅生涯的第一个三等功,当时也是各种第一,在这里就不多说了。

培训结束后,我继续回到连队带兵。当时,我们单位全员赴海拔4500米的地区开展实战化训练,宣传科宣传报道人手不够,就向上级请示把我借调了过去。

我觉得这是非常难得的机会,就闷着头好好干。在高原上待了四个月,我跟着陈干事转遍了师里的所有单位,采访到了很多动人的典型和故事:38岁甘愿被特招入伍的工程师马军、两次入伍的清华学子李高杰、为了完成任务不打麻药就缝针的买尼苏尔……

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事例,有些尽管看起来琐碎平常,但每一件都足以震撼人心、直击心灵。

当时我就想,他们没有父母吗?他们没有家庭吗?他们不想过舒服日子吗?答案无疑都是肯定的,同样的条件,别人都没有喊一个“不”字,自己还矫情个啥?

所以就用心写稿、采访,唯一的念头,就是要把这些感动人心的故事传递给更多的人。到目前为止,我先后在《解放军报》《人民军队报》《解放军生活》《解放军画报》《军队党的生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青年报》等媒体期刊发表各类文章120余篇,在师宣传科干事的岗位上也干满整整一年了。前几天,我整理了一下自己近三年写的文章,发表的已经达到12万字,其他杂七杂八的加起来也有30多万字。

虽然成绩比起其他人还比较少,但我觉得,我最起码没有辜负光阴,没有辜负南疆这片沃土给予我的收获和感动。

或许有一天我会离开,或许我会一辈子在新疆干下去,但无论哪种选择,新疆的经历对我而言是无价的!我的感激,是发自内心的!

絮絮叨叨,电话那头的哽咽声已经没有了。

“学长,我明白了,谢谢你!”听得出来,他的心情已经平复了过来。

我说的也许太多了,但我真心希望他能明白:到了新疆,不是人生的结束,而是一个崭新的开始……

加油兄弟,欢迎你加入新疆绿色军营,我在这里等着你!新疆是片沃土,相信你一定能干出名堂来的!

与所有情愿与不情愿分配到艰苦地区的学弟学妹共勉!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