恪守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在患者心中树立人民军医良好形象
周宁新在机器人手术现场指导年轻医生
古人说:“大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廉洁淳厚不可信也。”而“大医”正是周宁新一生的追求。
哈尔滨有一位颇有名气的电视台主持人,她正值风华之年却不幸得了胃癌并转移至肝脏。面对这一不治之症,她百念俱灰,竟产生了结束此生的念头。此时,有一位朋友告诉她,二炮总医院有一位叫周宁新的名医。于是她怀着一丝希望来到北京找到了周宁新。
周宁新看完病历,认真做了检查说,过3天再来。其实患者的癌早已扩散,失去了手术价值与可能,但作为医生,周宁新还想鼓起她生的欲望和活下去的希望,他笑着对患者说:“你没事的。”患者不信地说,在当地,医生宣告我只能活两个月。周宁新又笑说:“你已经活了两个多月了,还活得很好,而且能自己来北京。你放心吧,只要你没有精神负担,肯定会有奇迹发生。” 周宁新告诉她,实际上,有些病,科学是无法解释的,即使科学做出结论,也常常会有奇迹发生,有人就创造了奇迹,活了十几年,二十几年,甚至更长。周宁新给她举出不少例子…… 周宁新接着还讲了许多关于治病、养病的知识,又给她开了许多药,最后告诉她,3个月后再来复查。返回哈尔滨的列车上,患者高兴地望着窗外,人的心态一变,精神状态也好了。于是她带着感激的心情活着,带着美丽的愿望生存了下来。不知不觉,4个多月过去了,病情有所缓解。奇迹竟然发生了:肿块缩小。她再次来到了北京。周宁新没想到又见到了她,高兴地说:“我说你会创造奇迹,你真创造奇迹了。”
还有一个例子,在肝胆外科病房,住进了一个从外地来的患者,当周宁新给他做完检查后,他几乎天天追问病情,并说,他有一天见不着周教授心里就发慌。周宁新笑着回答他:“你放心,你的一切状况都在我心里,如果我天天围着你转,就说明你的情况更糟糕了。”这句幽默的话语,使患者心里得到了极大的安慰。
周宁新每次查房,都耐心细致的给患者讲许多针对性的普及知识。对患者的每一个提问和疑虑都是有问必答。他对患者说话从来是轻声轻气,就是这种镇定自若的神态,给患者增加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当他走在走廊里,总会被家属们紧紧的围着,无论他有多么忙,他都耐心的给每一个家属解答问题。
出院的患者希望得到周宁新的手机号码,他非常乐意的告诉他们。而每当给他打电话或发短信,他都会在百忙中不厌其烦地立即回复。有时候,患者和家属在走廊里碰到周宁新,都真诚地向他表示感谢,他说:“不要感谢我,是你自身的力量战胜了疾病。”最近,有一个从东北来的病人,在周宁新这里检查之后,还表示要到协和医院去复查。从人情世故而言,投医多门并对其中一位医生言说是忌讳的,至少是不礼貌的。然而周宁新毫无门户之见,相反的是为了不使病人遭受辗转医院以及半夜排队挂号之苦,给自己在协和医院的一个朋友写了条子,介绍这个病人前去就诊。在他身上没有一丝人们常见的门户之见或文人相轻的习气。
周宁新深知,肝胆外科专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现在已是博士后合作导师、博士生导师,为了培育好人才,他常对自己的学生讲:我们的医术是患者给的,我们的经验也是从患者身上得来的。当好一个医生,光有才不行,必须有德。为此,每次选拔学生时,他都要和政治干部商量,进行人品把关。几年来,他先后培养了28名研究生、9名博士生、6名博士后,有的学生现在已经走进了科室主任岗位和专家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