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医院空降医疗队:会跳伞的白衣天使

来源:中国军网-中国空军责任编辑:张曦晛
2015-07-08 09:35

从“岗位”向“战位”对接

战国兵书《六韬》记述:“医士三人,主百药,以治金疮,以痊百病”,讲的正是战场救护的重要性。据统计,在灾害或战争发生时,第一死亡高峰出现在伤后1小时内,死亡人数占50%。“黄金1小时”、“抗休克30分”、“白金10分钟”等急救时效性概念在不断演变,折射出现场急救的重要性。

对于空降医疗队来说,要想让“岗位”与“战位”对接,空降直达战场是队员们必须跨过的一道高坎。为此,他们着力锻炼空降医疗队员的跳伞技能。

伞兵中流传一句话:“三肿三消,才上云屑”。意思是,在伞降地面训练中,只有双腿经受了从肿到消、从消到肿、再从肿到消的历练后,才有可能领取上飞机跳伞的通行证。

地面离机姿势定型训练,要求跳伞员左脚在前,右脚在后,膝盖弯曲成120度,身体向前倾斜,哈腰弓背缩脖,双手抱在胸前,一定就是半个小时。有一次,队员雒雯的父亲发现女儿走路的姿势变了,便问女儿咋回事?雒雯怕老人明白就里心疼,灵机一动,边走边说:“这是专门学的,不这样走还不行呢!到时你看着我这样安安全全地走出飞机。”

练习平台,要求两腿夹紧,着陆时膝盖、脚尖和脚跟三点不分开,周凌云的腿偏不争气,呈外八字。别人跳都是“咚”,她跳却是“叭喳”,反复数遍,依然如故。她想了个妙法,用草绳把双腿从上到下缠了又缠,死死地捆在一起,然后用力并紧双腿往下跳……就这样练,最后的考核,全部达到了优秀。

被队员们尊称为“军中大姐”的陈言今年41岁,是女队员中年龄最大的一个。升空跳伞前一天,陈言的脚扭伤,队里决定不让她跳伞。陈言立即找到教员:“我在女队员中年龄最大,理应起到带头作用,哪有打退堂鼓的道理,这点痛算不了什么!”说完,她忍着痛在地上跳了几个离机动作……教员终于答应了她的请求。

护士长杨松青进集训队参加训练时,小孩因肺部肿瘤做了二次大手术。丈夫上班早出晚归,父母又不在身边,可真是难坏了她。但是,能成为空降医疗队队员机会难得,她便临时请了一个保姆,毅然走上了训练场……

空降医疗队不光人人会跳伞,他们还根据未来空降作战的特点,加强了复杂气候条件下的跳伞训练。那次,空降医疗队组织正常跳伞训练,飞机刚上升到预定高度,就接到地面通报:天气突变,地面风速12米/秒!想象着风向指示带被吹成一条直线的情景,有的队员犹豫了:这种天气跳伞容易受伤,还是取消了吧。“打仗可不会择天气,外面是刀山火海也得跳!”空降医疗队队长明平静的话铿锵有力。待绿灯频闪,他第一个纵身一跃消失在云层中……

狂风、大面积上升气流袭来,“跳!”队员们毫无惧色,一个接一个跃出机舱……要知道,大风天跳伞,空中容易出现两伞相插的险情;如果空中操纵,容易飘到着陆区域以外,带来不可预知的危险;着陆时,大风吹着降落伞拖拉跳伞员。队员们凭着平时练就的过硬跳伞技能,沉着冷静地处置各种特情,全部安全着陆。这一跳,他们创下了纪录。

“只有最勇敢的人才能当空降兵”,这是空降官兵最自豪的话语;“誓死也要当一名合格的空降白衣天使”,这是空降医疗队员们的誓言。近年来,他们历经高原、水上、丛林等复杂地形,雨、雾、风、雪等各种恶劣气候条件考验,探索出2种伞型、4种机型和高原、山地、水上等多种地形条件下携装跳伞能力,锻造出全天候、全地域执行空降卫勤保障任务的过硬本领。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